第14部分(第1/4 页)
抵达全州城内的刘忠大吃一惊,并百思不得其解:此时的全州城只是一座只有少许民团把守的空城!
当年任红五团侦察排排长、并参与了刘忠的侦察小分队、现年九十五岁的欧阳华老人告诉笔者:
我们傍晚进入全州县城,高高的城墙,砌在湘江边上。我们在城里住了一夜,发现城内只有少许民团驻防,国民党的正规军尚未到达,守备十分空虚。
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午,刘忠与率领红五团驻守永安关的二师参谋长李棠萼汇报:全州现在是一座空城,可以迅速派红五团从速渡过湘江,抢占全州城。且从界首到全州近六十里的湘江河段桂军都已撤走,只有少数民团把守,红五团可即刻渡过湘江,抢占全州县城,控制湘江上游各渡口,以确保红军主力从速渡过湘江。
然而,在当时“三人团”的高度集权统治下,红军的一举一动,甚至哪儿放一个岗哨、哪儿摆一挺机枪,都必须报“三人团”批准,方可实行。就是像*这样的军团长级的红军高级将领,也不能擅自做主,机动地指挥部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铁流涌进 二(5)
李棠萼听罢刘忠之言,当即令随行的电台向军团部汇报,请军团部将情报上报军委,以便定夺。
刘忠一听,火急火燎地争辩道:“如此行事,是要贻误战机的!你要负全部责任!”
李棠萼摇摇头,苦笑一声,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
*披阅毕李棠萼的电文,深邃的眼神忽儿一亮,便叫参谋长左权口述电文:建议军委命令红二师迅速占领全州,以抢占渡过湘江的有利地形。
从中午到下午,*在蒋家岭红一军团司令部里满腹焦虑地苦等了近五个小时,等不到军委也就是最高军事决策者、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只言片语,直到十七时才等来军委抢渡湘江的电令,电文中仍只字未提抢占全州县城之事。
看完电令的*,刻画人生阅历的额角皱纹又增添了几道深深的沟壑,眉梢颤动,果断地下达毕进军永安关的命令后,便一言不发地走出司令部。
*神情肃穆地站在朔风中,两眼怔怔地望了一眼位于都庞岭下的这个小村庄,它的西面是道县通往灌阳文市大道的主要关口永安关,它的西南面是道县通往灌阳水车小路的另一个关口雷口关,蒋家岭恰好位于两关的三岔路口上。
正在门外给*的坐骑枣红马喂粮草的警卫,一眼见军团长走过来,连忙解下缰绳,将枣红马牵到军团长身边。
*左脚踩住马蹬,身子一纵,便跃身稳坐在马背上,好一个漂亮娴熟的上马动作。
“嗒、嗒”的马蹄声,顷刻便与“嚓、嚓”的脚步声交杂在一起,向永安关疾奔而去。
此刻,站在永安关石碑前的*,两眼穿过雨幕,仿佛看见了在湖南道县潇水浮桥上毛泽东那意味深长的一瞥。
十一月二十二日拂晓,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红五团奉令攻占道县,消灭了守敌,红二师六团在道县以南潇水的葫芦岩、莲花塘、九井塘架起浮桥。
当天黄昏,军团长*与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顶着寒冷的朔风,一起站在刚架设好的浮桥头,准备迎接中央纵队渡过潇水。
红军总司令部的警卫们簇拥着李德、博古、周恩来“三人团”走过桥来。
周恩来一眼望见林、聂、左诸将站在霏霏细雨中,忙大步流星地走上前来,笑容可掬地言道:“各位辛苦了!”
一一握手,相互问候。周恩来正想向*询问攻占道县的详细情况,却见*的两眼紧盯着正在浮桥上行进的队伍。
周恩来忙扭头望去,只见匆匆行进的队伍中抬着几副担架,担架上躺着的正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拄着拐杖随后,毛泽东的担架居中。
不多时,几副担架已到桥头。
担架上的毛泽东一眼望见*等人,摆摆手示意担架兵停下,欠着身子欲言又止,最后只是皱着眉头深情地瞥了*一眼,目光中饱含着无可奈何的复杂神情。
毛泽东叹息一声重又躺下,将雨布遮盖住头脸,摆摆手示意担架兵快走。
此时的毛泽东双颊深陷,憔悴消瘦,黑发长得几乎齐肩,颧骨高耸,只那又黑又大的两眼仍炯炯发光。
四十一岁的毛泽东是在一九三四年秋长征前夕突然患上恶性疟疾的。虽打针吃药,仍时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