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个穷人分在一组,每天轮着到区里的犹太富人家吃饭。为了节省储备粮,这种救济饭每天只能吃上一顿。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滴水成冰。平时隔离区街上总能闻得到的臭气都消失了,因为路旁的垃圾堆与阴沟都被一层严严实实的黑冰冻上了,气味散不出来。在凛冽的寒风中,老罗斯柴尔德穿着一件领口绒毛几乎被磨平的破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用一只秋裤的裤管改的褐色围巾,与其他三个同伴来到施拉普那家。一天中午吃的那顿救济饭,经过24个小时后,早就被消化得干干净净。施拉普那夫妇热情地招呼四位同胞在饭桌旁坐下;不一会儿,面包和汤便被端了上来,负责分汤的是一位健壮的姑娘。饥肠辘辘的老罗斯柴尔德在向主人表达了谢意后,迫不及待地将面包掰开,在汤盆里一拖,送进了嘴里。他只觉得一股香浓的牛肉味在舌尖的味蕾上爆开——“真好吃啊!”老罗斯柴尔德不禁大声赞叹道。“这是我女儿做的,”施拉普那得意地说,“这是古特最拿手的菜——清炖牛肉!”“她今年才13岁!”施拉普那又不无自豪地向客人们补充了一句。
当希望被一再剥夺的时候(24)
西方姑娘发育得早;13岁的古特这时候身条已经长开,在一身俭朴的粗毛衣裙下,少女玲珑的曲线已经若隐若现。思春是不分穷富的;那天中午,老罗斯柴尔德将自己的那份牛肉汤吃得一滴不剩。在暖洋洋的炉火旁,吃得饱饱的老罗斯柴尔德一边与施拉普那夫妇聊着天,目光却不时在收拾餐桌的古特身上瞄来瞄去。从那个严寒的冬日中午起,这个贫苦的青年注意到了主人家那位身材健壮的女儿,记住了那双恬静的、淡蓝色的眼睛。对一个为最基本的生存而奔波的穷人,食物就是天堂。从那天起,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古特所做的牛肉汤的滋味总是在老罗斯柴尔德胸中盘绕。“要是将来能把她娶到手,让她天天给我做牛肉汤,该有多好!”老罗斯柴尔德时不时地想着。
在二手衣生意稳定发展起来后,为了给旧衣服配上掉落的扣子,老罗斯柴尔德要不时地往杂货店里跑。但留在舌尖上久散不去的牛肉汤味,驱使着他情不自禁地去施拉普那杂货店进原料,好使自己能借着购买针头线脑与古特接近。这一爱情长跑,一跑就跑了14年。
施拉普那也是从一无所有起家的,他当年从事的职业与老罗斯柴尔德的父辈相同,都是挑货郎担的游贩。发达起来的施拉普那没有忘本,对处于奋斗期的老罗斯柴尔德抱有好感,对老罗斯柴尔德与自己女儿的接触并不排斥。犹太民族为了长久生存,在婚姻方面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特别注重财富与知识的结合,主张“即便拿出所有的家产做嫁妆,也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位拉比”。因此,犹太富家嫁女儿的首选都考虑有知识的学者,其次再选择有钱的夫婿。此外,犹太教特别鼓励独立思考,父母一般对孩子交异性朋友没有太多的干涉。
在与老罗斯柴尔德的接触中,古特发现他与自己的其他追求者有很多不同。老罗斯柴尔德高个子,红头发,溜肩膀,背微微有点驼,不但其貌不扬,还家境奇差。但他在追求古特的时候没有丝毫的自卑与怯懦,言谈间反而显露出一股坚定的志气,同时也兼具一种淡然的、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让女人很有安全感。
当希望被一再剥夺的时候(25)
有一件事对古特触动很深。在老罗斯柴尔德转入古董业后,一天,古特出了犹太隔离区,到城里办事。在她走近市政厅广场的时候,发现前面的街道上闹哄哄的。出于好奇,古特挤进了人群,赫然发现老罗斯柴尔德被三个基督徒小流氓缠上了。这三个小流氓将老罗斯柴尔德当做了消遣的对象,他们拦在老罗斯柴尔德的面前,不停地对老罗斯柴尔德吼道:
“犹太猪,你知不知道规矩!犹太猪,你知不知道规矩!犹太猪,你知不知道规矩!……”
按照法兰克福的反犹陋习,犹太人在听到这句话后,必须对发话者摘下帽子鞠躬致敬,然后才能离开。这三个无赖采取了车轮战术,轮流出马,一遍一遍地对老罗斯柴尔德吼那句话,迫使老罗斯柴尔德像个提线木偶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摘下帽子,向这几个无赖鞠躬致敬。
围观的基督徒市民们不仅对此无动于衷,还不时为那三个小流氓大声喝彩:
“小伙子们,干得棒!干得真棒!”
“再鞠个躬,犹太佬!再鞠一个!”
“犹太猪,给那个小伙子好好行礼!不然大爷就揍扁你!”
看到心上人被人欺负,古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她敢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