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而当我们作为管理者的时候,面对的多是业务和关系方面的问题,可能就需要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了。玻璃盖子代表的正是无形的组织制度。
管理者怎样才能做到破旧立新,不被旧观念、旧制度束缚住?我们总说要改变,但关键哪里要变、怎么变?其实,我们都知道路在哪里,可就是不愿意去找!$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要想“变”,首先要破除传统智慧,接受零缺陷的管理思路,这是一条正确的管理之路,是第一次把事情做正确的法宝。
ZD法则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不是把正确的事做错了,而是要努力把错误的事情做正确。
别中了“洞穴寓言”的思维圈套
一群人被双手捆绑着坐在洞穴里,面前的墙壁上有很多光影在晃动,他们全神贯注,希望找出光影变化的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他们终于发现,运动是必然的,静止是相对的。其中一个人很聪明,透过变幻的光影发现了光影背后的世界。于是他站起来,一路寻找着,最后终于到达了外面阳光灿烂的世界。
现实中,我们常常被假象蒙蔽——天天面对光影,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但事实不是这样,光影只是光源的外在表现。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远是有限的,再加上我们总在强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于是,很多人就觉得出现错误是理所当然的了。但真是这样吗?一个对事理的假设,再加上一个对人性的假设,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式:工作中充满错误是理所当然的,让步和妥协是正确的。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人突然对此提出了异议:当你面对私事的时候,你就不会认为犯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了——领工资的时候,你不会希望少领100元;到医院看病的时候,你不会原谅医生开错药;吃饭的时候,你不会同意把菜吃到鼻子里这个人就是克劳士比。他认为,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完全不允许错误发生,但在工作中就认为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这种想法本身就值得商榷。他由此发轫,提出了零缺陷的管理思想,并在随后的岁月里将其一步步发展壮大。
因此,零缺陷管理思想,针对的是人本身。事物上出现的偏差也源于人的思想误差,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人们在头脑中允许缺陷产生,缺陷才会一直存在。
麦肯锡的老板曾说:企业倒闭最常见的原因不是他们对正确的问题提出了错误的答案,而是对错误的问题提出了正确的答案。究其原因在于管理者把决策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上,最后一点点地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ZD法则要想消除事物上的缺陷,我们首先应该治理人头脑上的缺陷。零缺陷管理是正本清源之法,从源头抓起;预防必须从源头抓起,从思想开始,而不是采用工具。
质量改进的“症结”何在?
对于很多制造型企业来说,生产上的缺陷率制约了企业获得成功。很多企业希望通过质量改进获得业绩的增长。但质量改进对于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各位管理者又意味着什么?可能很多人对此并没有深入研究。
第22节,
其实作为一名质量管理者,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成功推进质量改进,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常把这些问题叫病毒或病毒的变体。换句话说,想做好质量改进就要先做好杀毒工作,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些病毒:
1。付出的努力只换来一个方案,而不是一个过程。很多公司做ISO9000系列,有些公司不但尝试QCC(品管圈),还想尝试其他工具。
2。所有的方案都是针对基层的。很多企业嚷着“我要减肥”,可具体怎么减呢?也很简单,让一线员工去减,而高层依然可以大吃大喝。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3。执行人员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他们不太相信高层的决策。
4。管理层没有耐心坚持到最后。;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现在整个社会都很浮躁,很多人,包括很多管理者做起事来都急功近利。一旦企业出现问题就想找包灵丹妙药,吃完后就药到病除了。很多企业找我们做咨询培训的时候,都希望我们能给他们提供一颗包治百病的仙丹。可惜的是,世界上哪里有仙丹呢?为什么很多管理者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企图找到一种万能的方案呢?说到底还是侥幸心理在作怪。
很多人谈起质量的定义模棱两可。不信各位可以在企业里做一个简单的统计,随便问两名员工:什么是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