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语(第2/3 页)
常常坐上半日的船,下了走几步路,又要上船。
怪不得长公主谈及南方一脸就是无奈。
冀州的军队要是到了这……郭嘉拍走脸上的蚊子,下了结论,怕是不战而败。
最后一趟船坐完,郭嘉上岸时,生出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来,他下意识剁了剁脚,这才回味过来。
谢天谢地,不用坐船了。
码头到县城还有一段距离,郭嘉也不觉无趣。闲庭信步,打量起周遭景色来。不远处大片农田衍生到水岸边,不像冀州风景,江都的风貌被割成一块一块,真正的水乡。
近了郭嘉才认出这田里种不是麦子,也不像黎。阡陌湿泥黏鞋,郭嘉扫了眼脚下,依旧伸长脖子往田里探。
很新奇,不是干涸的泥土,作物下被灌满水,甚至能瞧见几只鸭子的踪迹,这些长于水间的作物,枝条柔顺,谷物垂落下来,摸上去颗粒饱满,像是……
郭嘉还没记起自己何时见过此物,不远处响起一声尖锐的骂喊,“来人啊,把这狂徒给我拿下。”
一瞬间手持农具的农民从四面八方涌来,郭嘉看了眼脚下的泥巴,知趣束手就擒,不做任何抵抗。
算了吧,跑腿太麻烦了。
横竖都是去见太守,被压着去和被请着去都是去。
待他被围了个团团转,远处那个声音的主人才走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骂骂咧咧,念个不停,“说了多少次少来看热闹,弄坏了你赔的起吗?”
这声音越听越耳熟,等人走近了,郭嘉反倒是乐了。
长公主是不黑了,她的人是越发黑了。
“毕中官。”
毕竹停下话来,仔仔细细打量郭嘉片刻,不太相信,“郭从事,怎么又……”
郭嘉失笑,“又来行大礼。”
那可不是,第一回见面郭嘉就爬墙,眼下再见,被按了个偷稻贼的名头。怎么看,都不是正经人。
好在这份相识让郭嘉免了责罚,毕竹领着他往江都去,路上见两旁农田,郭嘉很是好奇,“可是稻谷?”
多年不见,毕竹越发精神,也不知是不是江南风水好,毕竹发福不少。提起自己在做的事,他得意摩挲了两个手指,向郭嘉炫耀,“这是新品稻,比从前的,翻了这个数。”
他见郭嘉宠辱不惊的模样,又搬弄所学,“寻常麦子,下田顶多一石,若种上稻子,最少也有两石,要是收成好,能有三石。”
他倒是明白当年长公主为什么要他来江东着手农事了,他也自幼出身农家,何尝不懂多一口粮的重要性。只不过……毕竹发起牢骚,“什么都好,就是忒难了些。”
南方多丘陵,山坡,没有冀州的大平原,种稻谷需要大量的水,对水利要求非常高,卡死条件后,种植过程极为辛苦,及时的给水排水,一个照顾不周就是辛苦白费。全都打水漂了。
收成固然诱人,但是风险太高,有些百姓就不愿意种它。要不和其他作物掺和着一起种,算是有个保底。
马车角落放着几件农具,是毕竹惯用的物件,郭嘉拿起看了几眼,一些农具上头已经有了裂痕,再用一段时间,大约会直接开裂。
他无端联想到刘意领他巡视工坊的情景,工匠手中锻造的,除去上阵杀敌的杀器,还有用于田间耕作的农具。
毕竹还在碎碎念刘意交代他的事,大约憋的很,找不到人说,一口气全倒出来了,“这稻子产量高,也种不了多少。我知道公主一心为百姓好,可这南蛮之地,再好又有什么用。”
郭嘉放下农具,接了毕竹的话,“损有余而补不足。”
假使有冀州的技术,稻子的种植或许会轻松不少。
毕竹不明所以望去,郭嘉只是一味笑,“嘉不懂农事,或许需要长公主请自为毕中官作答了。”
毕竹摇手,嘟囔着别来受苦之类的话。他领着人回到住处,谈起此间种种,“我不管军政,既然你已是长公主的谋士,稍后我托人捎孙将军一句。”
话说到一半,屋内传来爽朗的笑声,两位青年一前一后走出,前头那位容貌秀美,笑语盈盈,稍后的身形高挑,神情平静,青年大步上前,言语很是亲昵,“中官劳累了,中官要的人,已尽数带到,择日便可动手。”
毕竹也认得此人,他上下审视了一番,对方似乎知道毕竹要说什么,辩解起来,“中官放心,此次定叫他们学会再下田。此事公瑾可作证。”
上回割稻子人手不足,他自告奋勇领了士兵来帮忙,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