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自此,后人便用“邯郸梦”来比喻人生如梦,后引申用它来讽刺想入非非。
■ 喝墨水
“喝墨水”一词据说是来源于南北朝时北齐的一条规定。
传说,南北朝的北齐梁武帝在位时,在一次为选拔人才而举行的士人考试中,发现了大量滥竽充数的试卷。主考官在看完这些试卷之后哭笑不得。后传到梁武帝的耳中,梁武帝自身在学术研究与文学上有很骄人的成就,甚至超越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因此他非常重视文人写文章的水平。梁武帝将这些低劣试卷拿来,看完之后龙颜大怒,于是下令:此后凡是考试中发现试卷文理不通,书写滥劣者一律罚喝墨水一升,后来这个规定也推行到孝廉、秀才的会试中。这个规定虽然看似荒唐,却对时人的治学态度有所益处,也节约了朝廷为看这些低劣的试卷而造成的人力和财力的支出。这个规定居然就这样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甚至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变迁。
自此,后人便经常用“喝墨水”来比喻一个人知识的多寡。
■ 蝴蝶梦
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庄子文采飞扬,思维奇特,他的思想境界超过了儒释两家的精神与生命境界。有一次庄周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他非常得意愉快,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本人,一会蝴蝶从翩翩的舞姿中醒来,庄周也随之清醒,发现原来自己还是庄周不是蝴蝶。庄周就想:到底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我,这真的是很难分辨呀,但是蝴蝶和庄周一定是有分别的,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物化吧。
后来就有了“蝴蝶梦”一词,今天我们用“蝴蝶梦”来泛指幻梦,不切实际。
■ 焦尾琴
典出《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爱好音乐,并且自己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弹琴。汉灵帝在位时,蔡邕因个性刚正不阿,经常批评正在当权的宦官,对灵帝也总是直言相谏,从不留半分的余地,因此在朝中的地位和自身的安全岌岌可危,于是他索性到吴地隐居起来。有一天他出外闲游,碰到了一个人正在用桐木烧火做饭,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所发出的声音,便知道这是一块很好的做琴木料,于是赶紧地将木料从做饭的人手中讨要了过来,做成琴之后果然琴音美妙,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琴尾之上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因此当时的人都将这只琴叫做焦尾琴。 。 想看书来
三字篇 第三章(3)
后人自此便经常用“焦尾琴”来指琴音美妙的琴,也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才。
■ 解连环
典出《战国策?齐策》:秦始皇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
战国时期,齐襄王在位,当时秦国已经非常强大,并且野心勃勃。齐襄王在他的母亲君王后的扶持下,在位的四十余年中,使得齐国百姓一直安居乐业,没有遭受到无妄的战乱之苦。传说有一次,秦始皇派使者到齐国赠给齐国的君王后一只玉环,并且说:“素来听说齐国的人学识渊博,才子异士很多,有人能解得开这个玉环吗?”君王后将这个玉环传给下面的群臣一一观察,群臣都摇头说不知。君王后对此不动声色,在重新拿到玉环后,拿起一个锥子将玉环给锤断了,并且向秦国的使者道歉说:“如果没有别的办法的话,只好用这种方式将玉环解开了。”
后人自此便经常用“解连环”来表示一个人才能过人,可以解决常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 紧箍咒
典出《西游记》:“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记载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孙悟空是一个聪明伶俐的石猴,当他刚一降生的时候,生性非常顽劣,不服管教,唐僧虽然是他的师傅,可是也很难调服这调皮的猴子。有一天悟空又和师傅闹别扭,生气驾着筋斗云离开了,这时观世音菩萨来了,大慈大悲的菩萨给了唐僧一顶漂亮的帽子,说是可以用来管制悟空,并教给唐僧一句咒语,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