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2/4 页)
……前几日来信……说徐荣……”提到这个名字,不禁更为头疼:“说徐荣下战书了,若南边对付不了,让你南下支援。”
……
对这条求助的信,萧若的反应是无视……
她移往长安,开始着手招揽人才重建这片废墟,原本只在堳城荥阳推行的屯田制原封不动地移了过来……
地盘大得多,展开效果也大得多……不过才张开告示十余日,深恋关中沃野千里的灾民便因着屯田制的利处慢慢往关中移来。
堳城几年屯粮不少,加上从韩遂那里掠夺而来的辎重,从庶务开始,一层一层文官渐渐能养得活,慢慢建起了与以往都不相同的,正规而森严的文官武将的体系。
只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只封了堳城旧部,犒赏甚多,大有提拔。
马超为虎贲将军,食邑七百户。
范宁为折冲将军,食邑三百户。
余下皆有或多或少的封赏,只是单单忘了夏侯敦,乐进,与他们的部下。
三军也没有异议……因为夏侯敦只是在暗中帮助几次,乐进更是每战必败……
所有人都记得,定乾坤那一战,出力的是范宁和马超……军中的威信,更是以马超为上。
……
公元194年秋,被战火席卷了将近十年的关中大地,随着韩遂逃往西羌,马超带兵剿完剩下的残部,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太平。
同时,南线的曹操在刘备与徐荣大军到达之前成功地击溃了张绣,肃清了豫州,打破了腹背受敌的僵局。
十月初,刘表大军被击溃,退回荆州。
十月中旬,韩遂被驱逐到西羌之地,关中大局已定。
整场大战开始发生转折……
萧若拿下了西线和关中,曹操的大后方就有了坚实的保证,中原,关中连成腹地,原本是秋风扫落叶的节气,陷于绝境作困兽之斗三月的曹操大军,却像是春水破冰,万千气象如银瓶乍破倾泻出的凌厉水浆……一举扛住了刘备和徐荣的联手攻击。
在诸侯眼中最不可信的一幕发生了——
原本被围到退无所退,眼看就要以大厦崩塌之势溃败的曹操,与沦为众矢之的气数将近的萧若,竟联手打了一场峰回路转的翻身仗。
一个纵横西凉,一个镇压中原,将就要走到穷途末路的局势硬生生地扳了回来
这场棋局,原本已是死局。
不知何时,一子两子的走势变了,渐渐的变数越来越多,如水流汇成江河,奔流入海般,已带着不可逆转的力量席卷而来……
……
第二百一十七章 似是故人来
长安的人渐渐多了,原本荒芜地走上好几十里也见不到一个活物的街道,慢慢地有了复苏的迹象。
这些年的战争在关中一带留下的伤口太深,清点下来,大多数的城池人都是十室九空,堂堂一个旧时帝都长安,只有居民十万户。
长安比之更不如,不到八万。
然而光是拱卫一个长安城,至少需要精兵三万。
没有人,就招不到兵,就算招到了,也养不起这么庞大的军队。
将面前厚厚的小山一样的文书推开,萧若揉了揉额头,看见窗外已经黑透的天色,总算明深刻理解了术业有专攻这句话。
这些庶务在贾诩手下就能被轻易地解决,好像不费吹灰之力一般,曹操手下的荀彧也是个中高手,曹操不在的时候,整个兖豫二州庞大而盘根错节的军事内务能毫无偏差的继续运行,很大部分都要归功于荀彧这个尚书令。
然而这些当初看着轻松的事一落到自己的头上,才切切实实地明白创业容易守业难是怎么一回事。
想当初黄巾起义的时候,也曾经所向披靡,逼得东汉王朝摇摇欲坠。
但是事实证明光是用暴力是平不了乱的,黄巾党打一个地丢一个地就是最佳的前车之鉴。
想到这里,萧若揉着额头的手停了下来,望着外面已经暗下来的天色,叹了口气。
要是贾诩在就好了。
虽然已经以凉州刺史的名义设立了庞大的庶务文官,但是这些人做的事就是将各种资料集中起来,然后等着她裁决。
从财政到农务军务,就连军屯内设几个仓库,设在水阴水阳都有好几种方案,这些细小的地方看似不起眼,但一个不妥当,就连锁影响下去,后患无穷。
不得不反复查询确认,细细斟酌,还要确认好时机下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