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2005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68周年,全城响起了令人战栗的警报声。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攻入南京城,开始了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
根据1947年中日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公布的数字,日军在南京屠杀普通百姓及失去反抗能力的士兵共计30多万人。1985年落成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为人们悼念亡灵、祈愿和平的场所。它在告诉孩子们:这是一座历经磨难却依然屹立的城市。
跨越南京的长江天堑,是古往今来多少中国人的梦想,因为在南京建造跨江大桥太难了。万里长江一路东流,到这里豁然开阔,江面最宽处千米,最窄处也有千米。
2005年5月22日,长江上的中国第一座钢塔斜拉桥对接合龙,大桥全长千米,这是南京长江江面的第三座桥梁,它坐落在37年前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上游19千米处。
南京长江大桥从勘测、建设到通车历时8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1968年12月29日,当大江两岸的火车、汽车从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长江大桥上驶过时,举国欢腾,横贯长江下游的南北大动脉从此贯通。
2001年3月,南京长江的江面出现一座斜拉式大桥,南京人习惯叫它“二桥”。
南京三桥是世界上首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桥面有700多盏照明灯和2000多套景观灯。李浩是管控大桥灯光的工程师,他的家离南京长江大桥不远。小学五年级时,为了完成一篇作文,他和爸爸一起登上了长江大桥。
李浩(南京三桥电气工程师):一眼看过去这个桥头堡非常雄伟;非常漂亮,正巧上桥以后一列火车过去,那时候没坐过火车,感觉非常奇怪,非常新奇,走到桥中间的时候,灯就亮了,灯光照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来来往往的人。当时非常地高兴!
李浩从此结下与大桥的情缘,大学毕业后,他到南京长江大桥应聘,圆了儿时的梦,之后又被调到二桥、三桥。
与长江大桥的灯火相辉映的是南京城内五光十色的街道,它们让南京市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馨与安宁。全国最大的铜铸神兽避邪在中山门外守护着这座江城。
朱元璋建造的南京城墙有四重:宫城位于城的东部,周长千米;宫城外面是皇城,皇城南北长千米,东西宽2千米,总长千米;都城的总长千米,有十三座城门;郭城的长度约60千米,有18座城门。
南京的13座古城门,今天能够见到带有城楼的只有清朝复建的神策门。经历了600年岁月和一次次战火,南京城墙在有些地段已经荡然无存。到1958年底,约有1/3的城墙被拆毁。根据南京市文物局2006年的测量数据,南京城墙地表部分的总长度为千米,仍然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城墙。
2005年初,南京市开始了玄武门至解放门段千米城墙内侧的环境治理,有1032户居民要从这里迁出。南京明城墙在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从这一年起,南京市就开始逐段修复城墙和治理城墙周边的环境,并于1999年制定了《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
为了城墙周边居民的动迁,南京市政府分期拨付了拆迁款项,但动员拆迁仍然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玄武区拆迁安置办公室副主任周秋云正在组织大家讨论拆迁中的疑难问题。
周秋云来到拆迁户李传宏家,他们兄弟3人都已娶妻生子,家中还有一个老母亲。
周秋云(玄武区拆迁安置办副主任):大概在46万多一点。
王巧云、李传宏(拆迁户):46万,肯定不行。
周秋云:你真叫狮子大开口,开个100万,让人家怎么讲?
王巧云、李传宏:100万是我们老爷子开的。
周秋云:我们拆迁办政策上能高就高,你们家里也要坐下来开个家庭会议,兄弟们相互商量一下,下次还是我来,带着我们组里的同志和你谈。如果我在政策上,觉得这个账能算得过多少钱,就这样处理掉,你们高高兴兴搬家,圆满把这件事结束。
从1988年开始到2005年底,南京市已完成近80%现存城墙的修复,完成90%墙外周边环境的治理。南京城里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存也同时得到保护、修整或重建。建于明朝的鸡鸣寺1979年起开始重建,现在是南京香火最盛的寺庙。
江南贡院是清朝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现在成为全国仅有的科举历史陈列馆。
夫子庙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