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独立思考,保持自我,今天我们就要跟着这个龙卷风,一直刮,刮到扫清诉求大众,刮到扫清诉求权威,刮到能够在生活里也能有尼采的勇气: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不按部就班,不走常规路,不盲目遵从,也不盲目排斥,第一步,我们就拿开篇中的故事逻辑和实际可行性来开刀,再次解读开篇中的故事。
第一,这样的故事总是极具模糊能力,比如它说,有一个年轻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挣不着钱,身无分文。这样的事情,会真的发生吗?倘若一个人,他是真的努力了,他果真会身无分文吗?他一定会得到某些回报,之所以说某些,是因为生活不总是公平的,钱多钱少,但他一定有;或者他有,但是他觉得他没有。
第二,他能够去拜访一个富翁,言下之意,他有这样的渠道去认识一个成功的人,而且还能得以与他面谈,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渠道,智者一直都有,但是有几人能得其耳提面命?大部分的人,都只能自己摸爬滚打。
第三,富翁真的会拿钱买年轻人的器官吗?年轻人真的不会卖吗?
假如富翁去买年轻人的器官,我想,至少应该有几个前提:一是富翁疯掉了。二是富翁没准是《沉默的羔羊》那个嗜人之血肉的医生,而且这个医生道德还比较好,会花钱买食物。三是科技足够发达,像科幻小说里写的那样,可以买别人的器官装在自己身上,然后恢复年轻。当然,这样的假设还有很多,不怕想不到,怕的是你不去想。
另外,年轻人真的不会卖吗?年轻人的选择有很多,十万卖一条手臂,比现在在市场卖一个肾划算多了。再说,有的人他就真的乐意付出身体的代价,有人买他就真会卖,当然,故事里那样的年轻人也是有的。但是把这个问题放到人群中,我未知此概率。
第四,思维再扩宽,倘若富人买的不是器官,而是别的东西,那么,年轻人还那么坚定吗?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的。
列出以上四点,不是为了彻底否定这个故事,事实上,它结尾所说的道理一点没错,那就是真理——钱从哪里来,钱就在我们身上,钱就是我们自己。
但是,要怎样来,该如何做?它没说,也没有任何人敢说:我知道,钱要怎样来,我要怎样做。朋友,倘若我在这里列出一二三四五六,说按照它你就能得到钱,你会相信吗?
贝壳(十八)——换个角度认识成功学
至少我自己不相信,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读了无数本成功学的书(我的工作是写“成功学”书籍,每写一万字,至少要保持十万字的阅读量),但还是没能成为百万富翁。后来,我慢慢地对自己进行衡量和思考,我追求的仅仅是写作的乐趣,能够写作,写出来,被大家阅读,对于我来说,就是成功,换言之,我的财富,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内心的满足和温暖。
成功无法被复制,我们需要的是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我找到了自己的,那么,亲爱的朋友,你呢?
你的成功是什么?你追求的是什么?你希望自己能在时间的旅程里,获得怎样的收获?
无论怎么看,怎么想,也请写下来。一定要用红笔写下来。
写下之后,我们再回到对成功学的探讨上面,继续深入:
不要轻易被成功学的故事所迷惑,也不要轻易地看轻它们叙述的道理,事实上,成功学之所以流俗,跟它本身无关,是因为有人用流俗的方法来表达它,是因为有人用流俗的心态来看低它。而同时,没有哪一门学科哪一门艺术哪一种生活是流俗的,关键在于,你用怎样的心态,如何去思考它。
马云自己不断地参加成功学节目,但是关于成功学,他曾说过这样的话:
言论一:很多时候少听成功专家讲的话。所有的创业者多花点时间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你就是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营销最佳的概念是你自己。很多话在报纸上、广告商都看的话就不是广告了,要有个性,个性不是喊口号,不是成功学,而是别人失败的经验。我不是否定成功学,任何东西都要有度,如果是真正讲话里面过程中给人感觉,为什么我问你读了哪些成功学,什么人你最欣赏,你给我的感觉就是成功学大师在讲课。你两招使过以后,别人觉得有点虚,真是这么回事,我们公司也有去听过,听一次两次可以,听四次五次这人全废了。
言论二:成功学能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