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捡好贝壳要放在盒子里收好,不要再掉了。
开车后,雅爸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转头过来问我:“我这样会不会太宠小孩了?我知道我们有时间压力,但我实在不愿意好好的一个旅行结束在不愉快的体验里。”
我回瞪了他一眼,一边喂妹妹吃早上剩下来的果酱面包做她的中餐,一边没好气地跟他说:“你应该在跟小雅说你的决定前先跟我商量,而不是说完之后才问我你做得对不对。”t米t花t书t库t ;http://www。7mihua。com
我跟雅爸一直有共识:不要给小孩两种不同的决定。夫妻如果对于某件事有歧见,要商量好再告诉孩子;而一旦一方要求了孩子或给了承诺,除非事态严重,不然不要唱反调。这样孩子不会利用父母意见相左的弱点找漏洞钻,也比较不会觉得父母食言而肥。
“不过,反正要开车的是你,如果你愿意为了让她高兴而摸黑开山路,我是没有意见。顶多大家肚子饿久一点,以及妹妹得吃一餐的垃圾食物。”我斜眼看着小雅抱着奶奶给的塑胶盒,心里觉得犹太人真的是很宠小孩,真不知是好还是不好。
到了海边,雅爸停好车跟小雅说:“现在阿爸抱着你,我们快快地到海滩上捡贝壳——只捡贝壳,不玩水,不做其他的事情,然后就要快快地回来。因为大家肚子都饿了要吃饭,而且我们还要开长程回家。”平常只肯自己走路的小雅点了点头,安静地让阿爸抱着她,父女俩很快地消失在停车场的另一边。
过了20分钟,雅爸又抱着小雅出现。小雅满脸的笑容,骄傲地跟我展示了一盒满满的宝贝。“妈妈,我跟阿爸把沙滩上的贝壳全部都捡回来了,没有一片留下来。”她很快乐、很快乐地跟我说。
失而复得,让孩子更懂得珍惜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看着小雅。她一路安安静静地、心满意足地不停玩着、看着贝壳,一直跟我唠唠叨叨地说着每个贝壳有什么不同,就连沉沉睡去时,怀里也还紧紧抱着它们。失而复得的愉悦并没有让这个快四岁的小孩情绪高涨,反而有着浓浓的小心翼翼及珍惜。
我望着她熟睡中嘴角还微扬的小脸,忍不住跟雅爸说:“也许你是对的,也许回头去捡贝壳是对的,也许这不是宠小孩,而是体贴小孩的情绪。至少我们不会有个沿途一路哭回家的小孩。”我突然想起,依小雅的个性,会哭很久代表她真的很伤心,而弄丢她心爱的玩具这种坏事她一定记得很久,会心情不好很久。
为孩子多绕点路(3)
想到这一点,愧疚的情绪开始荡漾。为什么我之前在看待这件事时,“回头再去捡贝壳”这个选项从没有在我心中存在过?我是不是太轻忽小孩的情绪了?是不是太以大人的需要为中心了?是不是只顾着妹妹的需要,就不大能同情、理解小雅的眼泪了?她才三岁多,粗心忘了某样她心爱的东西不是很正常吗?我又怎么可以一厢情愿地认为,反正哭哭就过了呢?再说,我们又不是赶飞机之类的,为什么不能为了小孩多停一下下?我又为什么会觉得这样就是在惯小孩呢?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的体验,记得我小时候的伤心。”雅爸慢慢地开在漆黑的山路上,轻描淡写地跟我说:“我爸爸就是那种打死也不可能为了小孩、老婆而多绕点路,多等一点时间的大人。有好几次的旅行,我都在遗憾、伤心和失望中度过。也许是忘在旅馆的那只小熊、也许是忘了买的一张明信片……结果后来想起那些行程,我都只记得最后的伤心,旅程的风景都会变了颜色……我不愿意成为像我父亲一样的爸爸。”
多花点时间,却得到永生难忘的回忆
晚上七点半,雅爸把我跟孩子们放在家门口,他继续载着朋友回家。进家门后我要求小雅帮我照顾妹妹,好让我可以做点简单的晚餐给大家吃。
小雅点了点头,第一次自动自发地叫妹妹一起进她的房间玩耍。
等我煮好水饺,进小雅房间叫她们吃饭时,发现两姐妹都坐在椅子上,姐姐在画画,妹妹在玩画笔。我吃惊地发现,已经快半年不肯碰画笔、或是拿起画笔只是草草画几行直线就停手的小雅,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画了好几张画,而且自己做了剪贴!
“阿斯克隆的海边有很多贝壳。”她拿起第一张画告诉我,画中就是海水以及很多圆形。“我跟阿爸在水里玩耍,”她拿起第二张剪贴画,里面一个大人,一个小孩。
“妈妈跟妹妹在沙滩上,妹妹太小,不能放妹妹自己玩水。”第三张画,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