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渠道各方面的资金争相追捧房地产就成为在商言商者理所当然的选择。尽管这一切被冠以“挑战调控”之名,并因此引发市场对于政府会出台更严厉的调控措施的预期,一项调查显示,“六成网友暂缓购房,认为楼市新拐点或在三季度”。
不过,就像2010年的2月份和3月份大部分时间的市场低迷被打破一样,在房地产成为投资品而且上涨趋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除非出台特殊措施,否则市场短期内向下逆转的概率并不大。
下面摘录一段2010年3月上旬市场低迷时记者对我在线采访时的对话。
记者:请问您怎么看今年春节楼市和2008年的区别?如果跟2008年相似的话,是不是接下去就要继续跌了?
李骁:区别很大啊,2008年这个时候多数人还很乐观吧,现在看来是不少人很悲观,2008年这时候王石的拐点论还在被批判呢。
记者:那撇开意识形态,情况类似吗?您对后市怎么看?
李骁:和2008年不相似。首先,2008年调整后还有大量的需求被积压着,等回调买入;其次,200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都面临向下的压力,资本市场刚刚从高点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下跌,几乎大多数情形都支持房价回调。
而目前是相当需求被提前透支,调控政策开始由刺激转为正常,还没有到打压的地步,国内外宏观经济虽然虚弱,但毕竟开始进入向上的轨道,资本市场泡沫还没有再次汇集,货币供应总量仍然宽松等。
记者:那您觉得这样下去会导致相似的结果吗?
李骁:目前需求虽然被透支,但只要保障房不跟上,对房子的需求仍然很强大,所以,我的观点是,短期市场有很大的调整压力,而从中期看,估计价格是下不来的。
记者:那价格的关键还是在保障房和经适房上,是吗?
李骁:我认为这只是重要的方面,其他因素还有货币供应、经济结构不平衡、土地制度等。目前土地市场地王仍在频出,能拿地王的公司也算是人才济济,不会全是昏头的人,既然大家还在积极拿地,至少说明这些人对后市的预期仍然是看涨的。
记者:现在成交量上不去只是淡季应有的现象,是吗?
李骁:供应量少、传统的淡季、消费者观望等都是原因所在,当然,短期变数比较大,应该存在较大的调整压力。
“新国四条”出台,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继2008年到2009年楼市大逆转以来,针对调控高房价,我在2010年4月16日的微博中写道:房地产市场和管理层的战争进行得轰轰烈烈,“国四条”和“国十一条”对市场的调控效果并不显著,现在“新国四条”出台,会是怎样的战果?市场会有相应的表现吗?政策落到实处是关键,市场上流动的是真金白银,因此调控政策不可能仅靠动嘴皮搏预期就能改变市场走向。
紧接着,在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再次发出通知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这可谓是管理层对高房价的一次重拳出击,其调控的手法和力度均是前所未有的,一些业界人士更是以“非常震撼”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更有不少人预测一线城市的房价将出现10%左右的跌幅。
首先让我们逐个分析本次新政的影响:
(1)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本条对楼市的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因为目前市场占主流的消费群为改善型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投资客就不说了,超过二套的房几乎是主流,或者说只要是超过二套房的就一定是投资需求,不能不说本次的政策准确性非常高,也存在相当强的可操作性。
(2)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这条的用意也相当明确,直指“炒房团”,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房价持续攀升,以浙江为代表的国内炒房资金越来越壮大,大到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和影响一个城市的房价走势的地步,前几年不止一位市长希望温州炒房团到自己的城市去激活楼市价格就可证明。不过,既然是已经壮大啦,影响的可能就只是量还不能起到质的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