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东部的国界变动漠不关心。而塞尔维亚人却准备用达尔马提亚或伊士特里亚在北部和东部换取更多领土。
至于这个代表团或它所属的国家应该叫什么目前还不清楚。由于由塞尔维亚及奥匈帝国南部地区组成,它最终定名为南斯拉夫——南部斯拉夫人的国家。许多人认为是和会缔造了南斯拉夫,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代表团在巴黎会面时它就已经成立了。同样,70年后,强国也无法阻止其解体。但巴黎的调停人员能够拒绝分给其领土甚至毁灭这个新成立的国家。他们对巴尔干地区野心勃勃的国家非常警惕。威尔逊认为让南斯拉夫成立海军可能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他们是不安分的民族,所以他们的国家也将###不断,不应该让他们拥有海军四处乱窜。”
1919年2月,调停者尚未决定其态度,但意大利政府希望将婴儿扼杀在摇篮中。奥匈帝国消失后,意大利民族主义者立即把南斯拉夫列为其主要敌人。意大利总理奥兰多抱怨说:“让我们伤心、困窘的是,南斯拉夫将取代奥地利,一切都将和以前一样令人不满。”起先,英法勉强与意大利站在一起,拒绝承认这个新国家。对意大利及其在巴尔干地区的野心没有好感的美国于二月承认该国,随后,英法为了回应意大利不合作的强硬态度(当时甚至威胁要解散和会),也于六月承认该国的合法地位。
南斯拉夫代表团由多年担任塞尔维亚首相的尼古拉·帕西奇率领。他70多岁,眼睛清澈碧蓝,白须垂腰,看上去就像一个慈祥的老和尚。他喜爱花草,虔诚信教,私生活堪称楷模。虽然娶了一位富婆,依然过得简单朴素。晚上,他喜欢与妻女同唱塞尔维亚民歌。在公众场合演讲时,他从容审慎(据说他的塞尔维亚语错误百出)。他只会讲最基本的法语和德语,对英语一窍不通。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的睿智声名远扬。劳合·乔治认为他是“东南欧最狡猾、最顽固的政治家之一”。和20世纪90年代另一位塞尔维亚领导人一样,帕西奇刁滑、危险,热爱权力和塞尔维亚。同僚中很少有人信任他,但在塞尔维亚人聚居的乡村他却备受推崇。
第一次会晤时,劳合·乔治询问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是否讲同一种语言。在巴黎许多人都觉得巴尔干人令人迷惑不解。只有少数专家或怪人才把它当作职业进行研究。但多数人知道巴尔干人对欧洲来说很危险;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奥匈帝国与俄国分庭抗礼,几十年来他们麻烦不断;由于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在萨拉热窝暗杀奥地利王储,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帕西奇出生时,塞尔维亚已经自由并拥有自己的王储,但他成长的环境却留有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的烙印。从罗马尼亚南部到希腊,奥斯曼人留下了他们的烹饪方式、风俗、官僚作风、腐败还有###教。“巴尔干”成了一个地理区域的代名词,同时也代表一种思想状态,一段由频繁的战争、入侵及征服谱写的历史。历史教会巴尔干人民,正如有句谚语所说,“不能砍掉的手就要去亲吻。”他们崇拜武士,同时敬佩另一种人如帕西奇,这种人从不相信别人,从不表露真实目的,也从不采用他人建议。
除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之外,巴尔干人民还包括希腊人(他们喜欢自认为是地中海民族)、罗马尼亚人(喜欢讲其罗马祖先),还有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萨拉热窝的犹太商人、达尔马提亚海岸的意大利殖民地、阿尔巴尼亚族长、北部德国移民的后代,以及南部的土耳其人都属于巴尔干实体。
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地区中心,在帕西奇的童年时代,那里非常偏僻,没有铁路与外界连接,也没有电报与外界沟通。除了拥有两万居民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其他城镇只是大的村庄而已。那里的人民一直以农业和贸易为生。帕西奇曾在瑞士的苏黎世留学,是同时代少数有此殊荣的人之一。然而这小小的国家却胸怀大志,它的梦想也成为帕西奇的人生目标:扩张领土,建立一个更大的塞尔维亚,东至黑海,西至亚得里亚海,横跨从中欧到爱琴海的大陆通道。随着19世纪民族主义的传播,塞尔维亚历史学家从历史中寻找证据以支持其主张,并使所有塞尔维亚人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马其顿,一位教师对一位游人说:“我们有孩子,我们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塞尔维亚人,教授他们自己民族的历史。”在巴尔干各国,教师、艺术家、历史学家齐心协力着手再现历史,完善民族神话,传播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南斯拉夫(2)
可是问题是,觉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