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得了联系,并于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加入了国民党。 1924年冬,冯玉祥等人率军队在北京联合推翻了直系军阀曹锟的政府,驱逐溥仪出宫,成立了国民军,井岳秀任陕北国民军总司令,杨虎城则因身体恢复健康而出任前敌总指挥,率部由陕北南下,回师关中。次年,国民军赶走了陕西督军吴新田,杨虎城部被改编为国民军第3军第3师,杨虎城任师长。同年7月,杨虎城在耀县设立了“三民军官学校”,对青年进行培训,吸收了一些黄埔军校毕业的中###员为下级军官和政治教官,以加强政治教育。从此,杨虎城部队内始终有中国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这些中###员和进步青年,陆续得到杨虎城的信任和重用。 1926年,吴佩孚委任刘镇华为陕西剿匪总司令,率军进攻陕西,刘镇华部在途中打败国民军第2军岳维峻部于河南,再败陕西军务督办李云龙部,率10万之众进攻西安。从潼关至西安三百里间,刘部虽是乌合之众,但因国民军第2军已成溃军,使刘部沿途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很快就兵临西安城下。此时李云龙率部退守西安,兵力不足5千,遇此军情,正惶惶不可终日。正在此时,杨虎城从三原出兵,迅速进入西安城内,被刘镇华发现后,刘镇华率部立即攻城,杨虎城部先头部队刚入城还未吃饭,就即刻出东门应战,击退敌军,稳定了战局。几天后,刘部采取合围的战略,围攻西安,著名的西安坚守战开始了。5月15日,敌军占领了三桥镇,西安陷于四面包围之中。当时围城的敌军达7万人,补给充足,装备优良,而守军不足1万人,粮食紧张,并与外界断了一切联系,两军对比十分悬殊。杨虎城坚持守城,决不放弃,采取一系列政治性措施,团结了城内各军队。杨虎城发动群众,鼓舞斗志,严惩投降分子,激励部下发扬英勇无畏精神,对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大作用。守城期间,国内北伐军节节胜利,冯玉祥率国民军援陕,于右任也组织部队向咸阳地区的敌军发动总攻,西安城内守军不断出击,至11月27日,刘镇华率部仓皇撤退,次日,西安解围,保卫西安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这场守城之战成为中国现代军事史上著名的守城战例。 战后,杨虎城因西安之战军民伤亡惨重而引咎离去,避居三原。于右任时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和冯玉祥多次派人带信邀杨回来,杨虎城才于1927年春返回西安,就任国民军联军第10军总司令。5月,杨虎城率部出潼关参加北伐失利,转至皖北太和县休整。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杨虎城在太和县休整部队,却仍然重用共产党员,以魏野畴为军总政治处长,南汉宸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校长等等。当叛徒告密出卖了军中的共产党员后,杨虎城指示不可伤害一人,送给他们路费,护送共产党员出境而罢。他对部下说:“这些朋友是我们请来的,纵一时不能合作,也要对得起朋友,要有道义,要留有他日见面的余地。”此语表现出杨虎城的高尚人格。1928年4月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安徽刘集发动了暴动,不幸失败,共产党人魏野畴突围后遇难。杨虎城闻讯,痛失挚友,悲痛难抑,身体健康突转直下,于是在4月下旬启程赴日本疗养,化名呼尘。在日本期间,他观察了日本的政治和军事,接受了一些民主思想,更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贫弱和权势者们的残暴。不久他的身体恢复了健康。这时国内的冯玉祥和蒋介石都想争取杨虎城为自己的部属,分别以电报催其归国。半年后杨虎城回到了南京,立即去见冯玉祥。冯玉祥委任杨虎城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暂编第21师师长,令他赴泰安就任,协助山东省政府主席孙良诚剿匪。该师是杨虎城的原部队所改编,归孙良诚指挥。杨虎城到任后,对部队略一整饬训练,即加入战斗,大获全胜,使胶东地区得以安宁。 1929年4月,冯玉祥和蒋介石关系破裂,蒋、冯战争一触即发。鉴此形势,冯玉祥命杨虎城率部随孙良诚部向河南撤退,而杨虎城分析形势觉得不妥,未听从军令。此时南京何应钦来电邀杨虎城赴南京一晤,杨虎城应约前往,并与蒋介石见面。9月,杨虎城部受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4师,开往河南南阳,杨虎城兼任南阳守备司令。从此,杨虎城部脱离冯玉祥而附属于蒋氏系统。1930年3月,杨虎城部又改编为陆军第17师。5月,蒋、阎、冯中原大战爆发,杨虎城率部向洛阳进军,一路追击冯军,7月,杨虎城部先后扩编为第7军及讨逆军第17路军,杨虎城任军长及总指挥。11月,杨虎城部进占西安。途中,蒋介石电告杨虎城,要他准备组织陕西省政府。此时南汉宸正在杨虎城的军中,杨虎城遂命南汉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