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2 页)
这些年诗读的极少,每每从网上看见喜欢的,总要找半天,才知道谁是作者。仔细搜索,这句“借问谁家子”却是曹植写的《白马篇》中一句,原是形容男子身手敏捷,豪情万丈,却被我联想到一个女子身上。可是这女子分明“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世间的绝色女子众多,她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洛神》的电视剧总的来说是戏说。试想若按史实,比曹植大十岁的甄宓又怎会在她二十二岁那年,便与年仅十二岁的才子曹植互生爱慕之情呢?然而若非如此,又怎么成全那华美婉转的《洛神赋》,令人对这人间难见的女子浮想翩翩?
史上的甄宓初为袁家妇,又为曹家妇,若无绝世的容颜,及玲珑的心思,难以在乱世中一而再的化险为夷。可是即便是最美丽的女子,也终有芳华渐逝的遗憾。何况她原本比丈夫曹丕大了五岁,她暗自凋零的时候,丈夫正是盛年健硕,需要更多的景仰与思慕,当然不会错过更多绮年玉貌的女子。所以,虽然她身为正妻,也不过像张爱玲文字里的那尾鱼,何止是被冷落,更是被冻的邦邦硬。
回想往昔的卿卿我我,以及邺都初见时的惊鸿一瞥,似乎一切早已随浮云远去。更因有子为帝王家的后继者而遭人嫉妒,时时有小人进谗,于是被冷落一旁。可是美人一般都是心高气傲的,况且她是当时的三大美女之一,自有她的一番情怀,对已经逝去的爱情纵有留恋,也不愿屈膝卑微,一做乞讨之状。
然而独守空房的日子又如何打发?略有怨言也是情理之中,却不料夫君因此龙颜大怒,赐予毒酒,一代佳人从此香消玉殒。临终前写下“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之句,更换回了乱发掩面,粗糠塞口的悲惨结局。令人无限唏嘘。
这女子少年时已然蕙质兰心,聪颖过人,喜好诗书,愿做女博士。十几岁时更极有主见,劝阻自己的母亲不趁火打劫收敛宝物,而是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此等慈悲心肠固然难得,个中思虑也非一般人所想。所谓怀璧有罪,何况是在乱世,赈济灾民不仅使得更多的人得到救助,而赢得的名声也间接的保护了自己的家园不被所抢。不过韶龄女童便有此思量,当真令人叹服。
甄宓在初嫁曹丕之时也甚得恩宠,然其并不恃宠而骄,不仅赢得了宫内上下人等的好感,还在世间得了一个贤良的名声。可是这样的恩宠并没有维持太久,甚至在她的夫君称帝之后,她也并未得到应有的地位,而是在死后五年,由她的儿子为其昭雪沉冤,追谥为“文昭皇后”。所谓的红颜薄命大约就是说她这样的女子,本是国色天香,名声远播,自然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得到一些简单的幸福。
说到底,这样的女子近臻完美,这世上又何尝有完美存在?所以她命运坎坷,虽处处得人怜爱,又处处不得意,纵有曾经的花前月下,也不过是一个忧伤的省略号,似乎非在她的人生里增添几分落寞,才显得愈加的凄美。
而在她死后数年,由她的夫君将她曾用过的一个玉缕金带枕赐予自己的弟弟,有名的才子曹植,因此有了那篇著名的《感甄赋》。后她的儿子曹叡登基,觉得《感甄赋》这个名字太过暧昧,更名为《洛神赋》,从而引发了她是洛神投世的传说。其实无论什么样的传说,无非是人们对于她的美好的一个怀念,然而伊人已逝,空余残花流水,又落入谁人家?
所有的传说都绚丽的扑簌迷离,乱世佳人又岂会有平凡的一生?被封为水仙花花神的她若真是天上有灵,是否会保佑那些两情相悦的恋人们,使得他们的命运不再如她一般的坎坷?她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再有任何的补充都无法赢回当时的幸福,人生若只如初见,她的美丽又如何能停留在初见面时的那一抬头间?
借问谁家子,河北俏甄宓。就让这样的女子存活在动人的传说里,持久芬芳,鲜活玲珑,如此也罢。 。 想看书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