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复述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原因:因为概念的置换,才导致了目前网络文学越来越走向庸俗化。原来作为创作草稿、互动媒介的网络文学形式从走向出版的商业窗口开始就选择了它的“伶人”性质,突变为浮躁的、非文学价值观念的性质。因此,我认为同样的“网络文学”这样一个词汇,在我眼中和其他许多人眼中是不同的,有着不同概念,指的并不一定是同一种事物。
为了便于认识,我们不作概念拆分,在这里讨论的不是网络文学所有的潜在价值,而是只单纯提取它的文学价值,不谈市场价值。
理解文学和理解哲学不同,哲学是一个宏大得惊人的体系,学习哲学无法不延哲学的起源反溯,而文学则可以随意淬取,自由理解。只是这种貌似自由的表象下我们需要看到文学作品实际的生存状况。
——我们是在一个被界定了本质的文学语景下创作,我们能做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下点小功夫。假如文学的本质广度应该有“五”,那么我们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出版机制等等已经人为的把它的本质切断为一到二的存在,以至我深刻的认识到,所谓好的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一到二”之间比值大的部分,差的文学作品可以视为“一”以下的作品,其余的就是零价值的文章。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如果您的作品文学性思想性上越过了二,这样的文本在没有评论家释评、策划家炒作之前是非常难以被大众理解,要么就直接不能出版,在当今的商业市场环境下,这种作品别说是长销、畅销,光首印的销量带给出版商的苦恼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如何把这些极其少数的文本通过互动的方式展现及解说,提升文学阅读的品位,避开审核机制监控、使拥有跨越地域、种族、政治的文学作品体现出它的价值魅力,长期以来均是文学创作者苦恼的问题。幸好“网络文学”应运而生,它完美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于是,作为评者、读者、文学爱好者,甚至有个别傻到接近于卫道者的评论员,力所能及的自然是提供一个网络平台,寻出这样的好作品。虽然我们用感性直接就能抚触到网络文学的肤浅,但我们必定是有足够耐心的,我们会、也需要拾贝一样的心情去发现淤沙中的美丽。人的价值不在于神性而在于理性,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不仅仅在于出版神话而在于理性的删取与发现,在与读者和作者之间心灵的沟通能籍网络而有形化,能让更多的读者粹取、认识到那些作品是突破了“二”的文本,才能真正领略文学带给我们的愉悦。
在电影等视觉媒体极度发达的今天,文字工作者如果不能认识并尽量保有文字原来的魅力,我们这口饭冷馊的日子就不远了。但文学不会冥灭,它正以新的方式生存着,但愿我们能跟上它的脚步。
恰于作家杯文学大赛之际,表达一下某些自己的小思,这是个大浪掏沙的比赛,我只需要一个展现的舞台,哪怕昙花一现。
(叶秋池)
第31章 外应C
“为了肖婷!”这几个字利刃般穿透刘云心底,他望着赵星铉,这个坏事做了一堆的年轻男人眼睛中竟然荡漾着亮洁的光芒。于是他顺着赵星铉的眼光,看到了肖婷自信甜美的笑容,这位美丽而神秘的女人诱使着刘云站起来,向书柜走去。
刘云来到身边时,赵星铉轻退了一步,他并不喜欢陌生人距离他太近。“这么说您知道肖婷是怎么死的?”刘云看着肖婷的照片问,那躲藏在书柜深处的相框囚不住她的美;而他自然被不可理喻的哀伤侵袭着,却只能狠狠压下了自己的情绪。
赵星铉回答说:“我并不知道具体细节,据在场勘察的警察朋友说,现场非常诡异,和这一次地产大厦发生命案一样,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我知道肖婷死得惨。”他的眼睛红了红,“任何人都会死,但她那么好的一个人不应该那么死,她的死和刘长河脱不开关系,她给我留了遗书。”
“什么!”刘云的声音忽然高亢,连自己都吓了一跳!
赵星铉把眼光射进刘云墨镜里,“假如郭先生非要答案,这就是了!”
“请等等,您说肖婷给您留了遗书?”刘云轻轻把手按在赵星铉的手臂上。
刘云碰到他的手臂时,赵星铉感到有股异常的寒冷从刘云手指传了过来,使他手背上浮起来一片寒栗,但他没有摆脱掉这位郭先生的手,不管这帮人是什么人,起码从他吐出肖婷名字时声音里所包含的关切,就已经值得自己与之合作,哪怕他们最后目的就是要把他锒铛入狱,那便如何,自己对付不了刘长河才是最大的悲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