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3 页)
无从下手的时候,不妨就借鉴他人的经验,模仿别人的做事方式,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有一个法国人,年届42岁时,仍一事无成。他也认为自己简直倒霉透了:离婚、破产、失业……他不知道自己生存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他对自己非常不满,变得古怪、郁闷,同时又十分脆弱。有一天,一个吉卜赛人在巴黎街头算命,他随意一试。吉卜赛人看过他的手相之后,说:“您是一个伟人,您很了不起!”
“什么?”他大吃一惊,“我是个伟人,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吉卜赛人平静地说:“您知道您是谁吗?”
“我是谁?”他暗想:“我是个倒霉鬼,是个穷光蛋,是个被生活抛弃的人。”但他仍然故作镇静地问:“我是谁呢?”
“您是伟人,”吉卜赛人说,“您知道吗,您是拿破仑转世!您身体流的血、您的勇气和智慧,都是拿破仑的啊!先生,难道您真的没有发觉,您的面貌也很像拿破仑吗?”
“不会吧……”他迟疑地说,“我离婚了,我破产了,我失业了,我几乎无家可归……”
“那是您的过去,”吉卜赛人说,“您的未来可不得了!如果您不相信,就不用付钱给我了。不过,五年后,您将是法国最成功的人!因为,您就是拿破仑的化身!”
他表面装作极不相信地离开了,但心里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妙感觉,他对拿破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他想方设法寻找与拿破仑有关的著作来学习。渐渐地,他发现,周围的环境开始改变了,朋友、家人、同事、老板,都换了另一种眼光看待他;事业开始顺利起来。后来,他才领悟到,其实,一切都没有变,是自己变了:他的气质、思维模式,都在不自觉地模仿拿破仑,就连走路、说话都像极了他。13年以后,也就是在他55岁的时候,他成了亿万富翁,成了法国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通过模仿拿破仑,了解拿破仑,这位中年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获得了成功。其实关键并非他模仿了谁,而在于他将成功人士的成功品格内化,变成了他自己的品格。所以是他的模仿改变了他,让他获得了成功的根基。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在大约20多年前,美国报纸曾经以“一个针孔价值百万美元”为大标题,竞相报道一个小发明。据说这一发明就是通过嫁接性模仿来获得的。
发明的灵感来源于美国制糖公司为了解决砂糖变潮,在糖包装盒上开一个小孔的方法。当时美国制糖公司每次把糖输出到南美时,砂糖都在海运中变得潮湿,损失很大。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他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和金钱,邀请专家从事研究,但始终找不出一个良好的方法。
该公司有个工人,他也在动脑筋,希望能够想出一个简单的防潮法。后来他终于发现在糖包装盒的角落上戳个针孔,使它通风,就能达到防潮的目的。
由于这个方法,竟然使糖横渡大西洋而不至于潮湿了。这位工人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报酬。
一位先生听了这消息之后,立即激起一股模仿热,希望自己也能够戳个洞防湿或防蒸汽,以获得专利权,于是便东戳西戳地开始研究。
他到处戳孔实验,最后竟然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可使普通注一次油只能维持10天的打火机保持50天之久。
这位先生感到异常惊喜,于是实验普及各种打火机,结果证实了每个钻孔的打火机,都能够灌一次油保持50天以上。
他马上向政府申请专利,然后开始大量生产这样的打火机,结果销路极佳,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嫁接性的模仿,他是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功的。当然我们也并不希望大家整天都在寻找各类“小孔”,而是向大家传达一种模仿的理念:当你发现好的想法、经验时,你完全可以借鉴,在理解、创新之后,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现在有许多人都反对模仿,其实这来源于对模仿的错误认识,不同的模仿,我们也应不同对待。那些双赢类的模仿,或是对他人经验的借鉴,或是根据实际情况,经过自己的思考甚至加以改良的模仿,是应该得到支持的,因为这些模仿都是经过模仿者的思考的。而对于那些恶意模仿,损害他人的利益,或是完全地不经思考的“拿来主义”,则应当抵制,因为那些单纯甚至恶意的模仿,不仅帮助不了自己成功,反而会阻碍他们发展,就像下面的故事那样。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一带地方,人们不仅穿衣打扮很得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