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序言:龙与刀 火与冰(1)
这注定也只能是一本描述悲剧的书。
因为它事关两个千年以来一直恩怨交错的国家之间一段最激烈的冲突史。
龙是中国飞天龙,刀是日本武士刀。
但在近代这样一个特定时刻,他们宿命般地遭遇了。
结果……结果不言而喻。
一切还需从国运谈起。
从1644年入关到1861年兴办洋务运动,清政权已维系了漫长的217年。从过往的历史上看,国运长久的朝代中,两汉分别延续了231年和195年,唐持续了289年,两宋合计319年,明延续276年。到19世纪中叶,按照治乱相循的王朝周期,清王朝的运祚着实可以说已接近尾声了。
而就在此时,中国近代命运的拐点终于宿命般地出现。拐点的出现实际上有长达千年的伏笔。那就是岛国日本的“本能冲动”——自古以来,日本的扩张方向就是大陆,中国是其地缘政治上的历史性障碍;中国和日本除了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外,比起其它国家来,还多了一层心理冲突和情感冲突。这一特殊的矛盾是在长期的历史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从历史上看,因地理的因素,狭小的日本列岛内部,始终存有向大陆扩张其生存空间和挑战中国的欲望,并伴随日本岛内的统一和分裂、强盛和衰落,这欲望时起时伏千年不息。
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近代中日的搏弈,从时间跨度上讲,大约在半个世纪左右。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45年抗战结束,这短短50年左右的时间成了中日关系2000年的焦点时段。而拐点的内核或者说起点当在1894年甲午战争,其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差不多10年左右的时间,在晚清所遭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日本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不过,从历史的宿命看,近代日本的崛起与近代中国的衰落是互为表里和因果的。日本崛起得到了英国的庇护。英国受到俄国在欧洲和中亚扩张的牵制,需要日本作为帮手,以遏止俄国在远东的南下,因此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都对日本提供了支持。这是日本的千年机会;而甲午战败的中国则以工业化的严重挫折为自身无可奈何的衰落买单。由于战争赔款、由于因赔款而衍生的巨额利息等负担,不仅破坏了中国正常的经济建设,而且还因此打断并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因战败而更加拉大了与世界诸列强的距离,进一步沦为列强弱肉强食的对象,因而,在甲午战争后不久,又先后出现了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事件——这可以说是一个拐点所导致的一系列灾难性图景。
本书其实所要探究的就是拐点的成因及其层层展开的逻辑链条。它与廉价的泪水或愤怒无关,它只关注内核和一些可以重复的历史规律。
同时本书认为,近代中日搏弈中中国军事上的失败只是其中的表象,更深层面的推手还在于文化、制度、国民性格、视野等等,它们构建了两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并在历史老人诡秘的运行轨迹中,将中日两国的国运推向冰火两重天。
所以本书着力阐述的就是那段特殊时期影响中日两国国运的一些关键词:比如海权……比如视野……比如文化……
关于海权
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黑格尔说:“中国是一个与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的民族。”
由于中国对海权历来持一种和平的态度,让海权处于自发状态,所以一个国家的悲剧也就如影随形。
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交锋历史,其实就是海权交锋的历史。这种交锋的背后是理论、体制、技术、军事、经济、文化的交锋。作为近代中日搏弈一个标志性的拐点,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两国国运的方向——历史开始向中国展开图穷匕现的残酷一面。
甲午战争之中和之后的日本更多地是一个打劫者,标志着日本在代表全球政治纪元到来的西方秩序将古老而僵化的东亚秩序击碎之后,又踏上一脚。这一脚,踩得中国五内俱焚。
关于视野
在近代中日搏弈的时间向度上,晚清自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的兴起相距整整20年,看不到有什么改革的实际措施。这宝贵的20年,拉大了中日两国国力的差距。
序言:龙与刀 火与冰(2)
1894年6月上旬,朝鲜半岛风云突变,在这种情况下,中日统治者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如何,直接影响各自的决策和在未来战争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