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1/4 页)
容渊伸手按在她的额头上:“等你能起床了,自己去看吧。我可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
京城乱得很快。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考场弊案竟然引出接二连三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人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是若是这个国家最精英的一群秀才们在激愤的情况下,能够引起的纷乱,却可以让一个国家的京都陷入人人自危的处境。
那一日浩浩荡荡企图向皇帝告御状的举子们偏偏在宫门口撞上秘密押送王大将军的官兵。前面是自己的功名前途被贪官污吏轻易断送,后面是如今朝廷已经屈指可数的忠臣良将在没有任何合理的理由的情况下被下旨下狱。举子们立刻纷纷起谴责朝廷不辨忠奸,不分青红皂白,放着贪官污吏不去整治,却要陷害忠良。
押解的官兵很快和举子们冲突起来,冲突一开始就有两名举子被打伤。举子们见状,也开始不顾斯文,纷纷拿起身边能够找到的武器,予以还击。平常提不动水担不起粮的举子们那里会是这些如狼似虎的官兵的对手,但是她们的优势却是人多理直,在几千举子的冲击中,那几个官兵被打得头破血流,哭爹喊娘。
在皇宫门口这样大的动静很快引起了禁军的注意,最近的禁军队伍立刻出发包围了闹事的举子们,举子们抵挡不过,纷纷败退,而其中最激进的几个却被抓了起来。
这一天的冲突算是解决了,但是举子们见自己的公道不但没有讨回来,还赔进去几个同伴,在休整了一夜之后,决定联名上书,要求皇帝彻查此次秋闱的主考官和贪污弊案的事情,释放被抓举子,同时对缉捕王大将军的事情向天下人作一个交待。
刘晗无奈,只得下旨宣布王家因为勾结叛军,私会叛党并拒绝出兵收复江南四州的失地,才被下狱。同时将此次主考官三人官降一级,罚俸三年,作为惩治。
对于这几个主考官来说,这种程度上的处罚根本就是不痛不痒;完全是在包庇那群官场蛀虫。罚俸三年?那三年的俸禄只怕加起来还不如某一位考生送的字画值钱。
刘晗为了转移众人的视线,不等举子们还有下一步的动作,就宣布王师出战江南,决意收服被叛军占领的失地。同时任命一位新的将军,封为平南大将军,带领大军南下。
而正在这个时候,却忽然开始传出王家一家获罪之因的谣传,却是小王将军为缓解北方旱灾,不得不从江南四州处买粮食,并且答应绝对将粮食用作赈灾一途,而不是攻打江南的军粮。如果违背了协议,那么在对江南的出战中,王家则不得参战。而本来应该直接运往北方的粮食却被皇帝拦截下来,将粮食充做军粮,并要求小王将军带兵南下。小王将军不肯答应,就被下了狱,紧接着便是王大将军。
这谣传却是越传越真,几乎每一个听过的人都深信不疑。
刘晗被逼得山穷水尽,开始暴露她疯狂的一面。她下旨捉拿传播谣言的人,甚至每一个谈论过此事的人。三日之内,就有几百人被投入监狱。一时人人缄口,人心惶惶,京城里禁军日夜搜捕,搅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而朝堂之上,几个为王家说话的人,也无一例外的被重罚了。或是左迁或者被下狱,都是以偏袒叛军,被邪教所迷惑的罪名。
整个京城,从上到下,从百姓到应考的举子到官员,仿佛是冰冻的饺子下了沸腾的油锅一样,人心激荡,无不怨声载道,却还只能在暗地里嘀咕。
然而,刘晗又跟着下了命令:如果举报与叛军有勾结的人或者是表现出同情叛军的人,可以得到奖励,如果本身有罪的,还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罚。
于是接下来十天内,京城的天牢就被塞满了人。刑部外面天天聚集着一堆喊冤的百姓,哭哭啼啼,好不悲伤。
又过了几日,承义王冯开公开了一份协议,证实了谣传的真实性。
这消息如同一个巨大的炸弹在京城上空炸开,朝廷在这短短大半个月的一系列事情打击下,颜面扫地,一败涂地。
这个时候南北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
王夙听着容渊缓缓的将这段时间来京城的事情讲述给她听,面上露出黯然之色。
虽然她也不喜欢皇上,也不欣赏她的做法,但是她毕竟是一国之君,是她必须效忠的人,是王家上下多年效忠的对象。如今眼看着连京城都一天不如一天,其他各州郡,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想到这里,她忽然觉得一阵心悸。
真的已经溃烂到此了吗?她总习惯性的认为,刘氏就是天之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