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三处记载相类又相异。这是一个广为流传,有头有尾的故事。十日并出,天下躁热,夸父长大,捉日,关到禺谷,又让它跑了。从片断中看不出夸父捉了几个日。他喝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竟至于干渴而死。这位两耳挂了两条青蛇,手中玩了两条黄蛇的“有人”的后代,死后的膏肉浸润了一片邓林!这是一部久经传唱的曲折恢弘的神话。
严重的干旱竟至到了河渭干渴的程度(这是可信的,在今天,黄河也曾断流。)。远古的氏族人编织出来逐日的英雄。可以想像,黄河两岸已经是一片焦土,人烟隔绝。宣讲巫含着泪水,传唱这位悲剧式的英雄。这个故事可能起源于华人更西,更北的地区。那里的干旱程度比河渭严重得多。
羿
与干旱抗争的又一个神话故事是羿射日。羿的主要事迹是射日。淮南子&;#8226;本经训:
“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少数民族中有许多的射日神话,壮族十二个太阳,布依族十二个太阳,瑶族十个太阳,彝族九个月亮,七个太阳,此外,还有,羌,纳西,黎,独龙,珞巴,等等。
羿在前往射日的途中,杀死猛兽修蛇,打击风神河伯。这个神话起源于史诗时代的早期。到了晚期,弓箭已经不足为奇,而且,对日的认识也不应这样幼稚。
西王母
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西王母的形象为后世引用。
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就是偷的西王母的桃子。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也是西王母。
关于西王母的古记载只有下面的几句话: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
在今天,揭开了氏族神话的面纱,在母系社会里,众多的氏族首领大约是女性而不是男性。我们得到的氏族神名称或者是古音,或者是译音,其性别也就不能知道,在长期的流传中,氏族神的名字传为男性。这是神话流传的痕迹。如果说,追日的夸父是女性,读者一定感到突然。可是在夸父时代,夸父被塑造为男性,夸父时代同样感到突然。在神话中,除了女娲而外,西王母是唯一的女性。如果不是“蓬发戴胜”四个字,大约也要变做男性。其实,“胜”不是束发的簪子,是野鸡的尾羽,叫做“鸡雉翎”。西王母原来是1位头戴鸡雉翎的动物神。
共工
大荒经:“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淮南子:“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高诱注:“共工以水行霸伏羲,神农间,非尧时共工也。”
这是一个到处惹祸的“坏小子”。
夏后启
在山海经,有关夏后启的记载有三处。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环。”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持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启,启上三宾于天,得九辨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启焉得始歌九招。”
下面是关于遗迹的记载:“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耕既立,无首。”
读了这些记载,不由得想到,古河道有蚩尤,渭河有夏后启。这两位崇拜受到后代子孙的拜祭和怀念。限于资料,本书没有为夏后启作传。
钟山之神
“钟山之神,名曰独阴,视为昼,溟为夜,吹为科,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关于钟山之神,只有这一处记载,不能知道更多的情节。也不知道流传(起源)地区。这个片段表达了获得强力的愿望。
刑天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与帝争神,共工与颛顼争帝,与帝对抗的神话不少。
中华龙
龙是中华人喜欢的艺术形象。与龙有关的事情有,龙舟,龙舞,有龙的绘画,图案,有龙字的成语,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的传人,画龙点睛,叶公好龙,这些词语都是今天的活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