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救绾纬渥恪V竿��凶约鹤��饩龌嵯萑搿跋扔械盎故窍扔屑Α钡墓秩Γ辉龇⒒醣业拿丶��谌惹�绱诵谟慷�恋那榭鱿录负鹾廖抻么Γ�ㄒ豢梢灾竿�闹挥泄墒小:M馍鲜校�唤鲆��蠢吹挠��趾烊ü笆秩萌耍�乙�牒M庹铰酝蹲收叻指��挂�猛缎心米�5%~10%的融资。一头中国的“银牛”被人家剥三层皮,银行能怨谁,只能怪自己的股市是“扶不起的阿斗”。
平心而论,中国股市沦落到今日的地步,实非证监会一身之责,归根结底是股市最初种下这种因———为国有企业改革融资,也只能结今日果———很少社会公众投资者愿来交易。而这条道路走下去只能有死胡同。眼看着政策利好救市效应不断递减,国有券商和基金日益成为市场主力,即使有国有保险、银行等资金的进入,股市仍演变为国有机构之间的博弈,甚至是国有机构与国家间的博弈。
由于国有体制下“道德风险”难以根治,“老鼠仓”漏斗无法堵塞,国有机构入市的资金可能会越滚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有银行在内地股市上市,也只能是国有机构间的内部交换,国家仍然承担无限风险。
事已至此,相互埋怨毫无意义。在银行、利率汇率和股市三者越来越纠缠不清时,就越需要超凡的智慧与魄力,快刀斩乱麻,否则这个“三角畸恋”会越纠缠越堕落。正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所说:股市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再坏也不会坏到哪里去,要从货币传导机制的逼迫性,要从银行改革资本金来源的紧迫性,要从社会安全网的必需性来看待。
逻辑已经非常清晰。中国经济的生死玄关是银行,而银行的生死玄关在股市。股市能否复活,实际上已经成为扭转中国经济乾坤的关键战役。
股市能否真正复活,必定决定于大量社会公众资本的涌入。因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强劲。因中国居民储蓄率很高,因国际剩余资本数以10万亿美元计,只要股市令中外公众信赖,未来10年中国股市规模增大5~10倍,指数提高3~5倍,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股指成长最快,发展速度最快的股市之一绝不是天方夜谭。倘能如此,中国的企业、银行、社保和货币政策都会受益匪浅,中国的改革由此将赢得巨大空间。
重塑公信必以制度为保障。制度奠基不外三足鼎立:一是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酬,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二是解决上市公司效率低下问题,还上市公司主体责权,建立经营层的有效激励机制;三是严厉惩处大股东侵吞中小股民的利益的行为。
作者股市预测与印证(8)
最艰巨的挑战当数股权分置。能否找到出路,要看各参与方是依赖中国古老的“麻将牌桌”———幕后交易,轮流坐庄,推倒重来的路径,还是把股市变成一个现代商业的“谈判方桌”———公开博弈,市场妥协,制度锁定,而后同台竞技,各显其能,实现理性共赢。
由此来看,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20日的讲话很有味道,在谈到股权分置问题时,他说,要以市场化的手段积极稳妥地解决;要保护公众股东的利益,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内外并重。这番话着实耐人寻味。
中国股市就这样在判决中国经济的命运,要么它成为阿喀琉斯之踵———巨神最脆弱的脚后跟;要么就成为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以它披荆斩棘,冲破转型中的道道险关。
在中国股市为“三月不知肉味”而尴尬之时,指望中国经济不断冲上世界竞争力高峰是不现实的。那我们只有面对现实的逼迫性,再造中国股市的竞争力。
2003年股市预测与印证
逃避股改,股市将“多败俱伤”,股指也将每况愈下
时间:2003年11月17日
背景:当时,我作为《21世纪经济报道》分管财富版块的编委,为了能够解决中国股市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权割裂的制度性缺陷,多次献计献策,多次对市场参与者发出警告,希望各利益方能够遏制自己的贪婪,回归理性的妥协,找到共同的出路,但现实令我非常失望。于是,写了本人评论生涯中最情绪化的文章,在此请读者允许我就因当时的激动而给一些人士带来的不快表示歉意。
预测话语:一次次不断警告,却一次次无人在乎,我们就只能这样眼睁睁看着中国的庄家们一步步逼近深渊,我们大声呼喊,他们充耳不闻,乃至想方设法堵我们的口,掩耳盗铃,自取灭亡;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中国股市危机一点点日趋深重、积重难返,一次次丧失改革良机,使改革可以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