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取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主导权,即当下中国与美国的两个价格体系如何进一步接轨。此刻,中国正面临两条主要道路的选择。而不同的接轨方式也将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
第一种方法是将水坝一次性炸开,让上下的水位在巨浪滔天后对齐。但高悬半空的上游之水狂泻而下,必然对下游中国造成灭顶之灾。这种方法就是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的完全自由化。但这个比喻有点不到位,那就是,热钱与上游之水不同点在于,它以人民币极快升值冲击了中国经济后,还会倒卷而去,最终形成先冲击后倒卷的双重灾难。
第二种方法也是中国目前采取的方法,在上下游水坝中间建立一个船闸———参照一篮子货币的小区间浮动汇率制度,允许船只运货自由通过(贸易项自由),但控制上游的水(国际资本项目)有节制地下流,这样通过10~20年的时间,渐进扩大船闸容量,此消彼长之下,波澜不惊地完成中国与美国的价格体系对接。
这两种模式中,前者意味着美元的快速贬值,人民币的急速升值,美国的通货膨胀将失控,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美国人将突然失去来自于中国消费福利,中国工人将出现大范围的失业,中国制造岗位势必流到价格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当全球经济金融遭遇由此而来的巨大危机之后,由于相比之下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弹性程度更好,美国将从这场经济灾难中较快恢复。但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将失去竞争力,较为脆弱的金融体系很可能崩溃,国家从而会失去对本国金融系统的控制权,深陷拉美化陷阱。受益者则是一些冲浪高手———对冲基金等热钱———因为风浪越大他们越能赚取暴利。
后一种模式对中国、美国和世界经济都是良性循环的办法。中国可以有时间持续提升“世界工厂”的竞争力,可以有时间持续改善金融系统的健康,并通过社会保障改革的完善来提升国内消费能力,逐渐降低外资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这种渐进性非常重要,这就像一个严重饥饿的人,突然面对一堆大米,最好是先喝稀粥,后吃稠粥,再吃干饭,一顿一顿地吃,才能增强健康,否则,一开始就暴食干饭甚至是生米,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美国来说也是一样,人民币的小幅渐进升值,使得美国在欧元的竞争压力下,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失控,有助于给美国创造条件,逐渐节制过度消费,以提升储蓄率,减少财政赤字。
换一个角度,从资本属性看,我们可以把资本分为三类:一、工商业资本,通过制造和销售实物商品而获取利润;二、传统金融服务资本,通过给工商业实业提供金融服务,通过服务佣金获取利润,比如银行贷款业务和IPO投行业务;三、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热钱衍生资本,通过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赚取差额利润者,他们自身并不直接创造利润,其利润都是靠剥夺前两者的财富而来。
。 想看书来
谁在试图炸毁中国价格的“三峡大坝”(2)
在前一种模式中,大起大伏的经济和金融动荡对整个世界必然是“负和”博弈,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巨浪狂飙之时,最有利于热钱冲浪,在短期内赚取惊人的暴利,它们对目标国工商业杀伤力最大,对目标国传统金融业也伤害很大。与此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金融风险对冲机制很成熟,又多在母国资本市场上市,只存在短期负面影响,反而可以利用跌宕起伏,击溃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有利于它们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
而后一种模式中,最受益的是本土的工商业和金融业,对冲基金等短期热钱将无法兴风作浪,中国制造和世界经济将演绎良性循环的共赢局面。
一言以蔽之,中国的“中国制造”与短期热钱势不两立。扩大人民币汇率区间,放松资本项目流动,这些试图在短期内放任热钱的行为,事实上正动摇着“世界工厂”的地基,自毁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长城,松动着中美间的价格“三峡大坝”。
防开放“大跃进”酿金融“大灾变”(1)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激进者而言,支持人民币更大幅度升值,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乃至允许资本项目更自由流动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它将以开放促改革,它将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更充分的竞争,使得市场更有效率,促使中国金融企业提升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这个无限美好的图景是真的吗?值得中国人冒自毁“世界工厂”长城的风险吗?
在笔者看来,这种逻辑首先是“空中楼阁”式的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