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隋文帝曾派屈突通去陇右检察军马,做审计工作,查出当地官吏隐瞒两万匹马没有上报。隋文帝获悉后大怒,认为私藏军马是要谋反,准备将大小养马的官员,以及各级监察官共1500人,全部砍头。
事关重大,屈突通劝道:“人命关天,死不能复生,陛下怎么可以因为几只畜生的缘故,就要杀掉这么多人呢?”
隋文帝瞪大眼睛,斥责屈突通多嘴,但他仍是力谏不已,并说:“我宁愿以一人之性命,来换取这千余人之性命!”
隋文帝知道屈突通是个忠臣,就问起原因,屈突通说:“陇右养马,每年的情况很不稳定。年景好的时候,水草也多,产马自然多;年景不好的时候,水草不好,产马自然就少。可是国家规定产马多时就赏,产马少时就罚。养马的官员,平时藏些马匹,为灾年来顶数,也是常情,况且这里条件艰苦,有人私藏了一点马来换钱,也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怎么可以认为养了马,就是要谋反呢?”
隋文帝是个很讲道理的人,听了屈突通的解释,就赦免了这1000多名官员,改用其他的惩罚。后来,屈突通做了右武侯车骑将军,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弟弟屈突盖,同样以敢于秉公执法、不畏权贵而闻名,由此成为许多贪官污吏的大克星。
你猜当时的贪官污吏,怎么说他们哥俩的?他们咬牙切齿地说:“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哈哈,太搞了,可见屈突通真是当时的“包青天”啊。
杨广上台后,提升“三斗葱”屈突通为左骁卫大将军,镇压了安定人刘伽伦的10余万农民起义军。杨广跑去江都,留屈突通在长安辅助杨侑镇守,可见对他很是器重。如今李渊要来打长安了,杨侑派老屈同志守在河东,就像一头随时要出击的猛虎,叫李渊怎能安心?
。 想看书来
夜袭
屈突通获得李渊已经渡河的情报,决定变被动为主动,策划了一个大胆的军事行动,这就是派虎牙郎将桑显和率精骑数千,借着夜色,对刚刚过河的王长谐发动突然袭击。
无奈道高一丈,魔高一尺。
更有头脑的李渊,已想到屈突通会来这一招,早在营寨周围设好埋伏,造了一个大口袋,等着桑显和来钻。
夜深,寂静。
突然,杀声四起,王长谐正面迎敌,开始还有点挡不住,孙华和史大奈则率骑兵从背后突击。桑显和大叫不好,知道中了埋伏,可是已无能为力,被杀得人仰马翻。最后打得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像个叫花子一样地逃回河东,而王长谐则笑呵呵地把黄河上的蒲津桥一把拆掉。
屈突通好没面子,也不打主动出击的主意了,而只是闭门自守,做好防御的一切准备,随时等待李渊来攻城——李渊,看你怎么来!
同月,李渊部将张纶攻占龙泉、文成等郡,俘获文成太守郑元璹。郑元璹善用兵法,更是个远近闻名的外交人才,李渊如获至宝,不但赦他无罪,还任命他为太常卿。从此,郑元璹登上了唐朝的外交舞台,成为一位名垂青史的外交官。
9月10日,李渊统帅大军把屈突通围困在河东城,屈突通这头猛虎,也似乎成了关在动物园里的一只乖乖虎,但始终与李老大僵持着。
虽然此时河东还未攻下,但河西诸郡的豪杰,听说李渊准备进取关中,都好像博客抢沙发一样,争着抢着来归附。各路豪杰,争相前来投奔李渊的义军,每天数以千计,渡河入关的时机已经成熟,可屈突通这只锁在笼子里的老虎,降又不降,那就只有打了。
李渊也想打下河东后,再渡河入关,他派李建成、李世民和裴寂,各自领兵围城,将河东城团团围住,自己则登上城东高地,观察敌情。李渊看到河东城墙高耸坚固,屈突通防守也很有一套,非常到位,再看义军将士,个个斗志昂扬,跃跃欲试,争着上火线,就好像革命电影里的镜头:“连长,请相信俺,让俺上吧!”
“连长”下达了攻城命令,李渊想试试“三斗葱”的威力,先只派了1000多人,在城南发起攻击。将士们得令,不顾生死,冒着箭雨,冲了上去,眼看就要登上城头,不料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一场暴雨。
李老大急忙鸣金收兵,待撤下来时,军中又增添了不少烈士和伤兵,将士们不理解,问怎么又收兵不战?
李渊解释说:“屈突通干保安队长可是老手了,他野战虽不怎么样,但善于守城,我军常胜,必有轻敌之心。今日只是示示威而已,还没到攻城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