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页)
后,看东西不大清楚。她只看到枕头上隐隐约约卧着一只猫样的东西,便口中叫着“咪咪……”,用手去抚摸,不料等快摸着时,那个东西忽然跳起来向她身上扑来,吓得她“哇呀!”一声大叫,跑到门外,原来竟是一只大老鼠。从此,“山鼠大如猫”便成为一个故事传开了。
还有一次,是1970年的春节,我们知青组同学回西安过节,大约就是15天左右吧。我走时没有把自己的被褥捆起来,只草草堆在床头。谁知,等半个月后归来,拉开被褥一看,我的被子中间被老鼠咬了一个大洞,下了一窝小老鼠,一共有十多只,红红的,没有毛,连眼睛还未睁开。原来,鼠妈妈把我的被褥当成产床和育婴房了。
所以,知青最讨厌、最痛恨的就是老鼠。只要一看到,必然打杀。我们也想过不少办法,什么夹子捕捉,用毒药毒死等。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公社卫生院找了些老鼠药,睡前放在食物里,第二天清早一看,我的天那!满屋子全成了老鼠的尸场,大大小小一下子就毒死了27只!那场面令人毛骨悚然。。 最好的txt下载网
难以忘却的记忆(8)
但是,直到我们离开农村,鼠害成灾的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1977年我回队上时,当地农民说:“真是怪啦,以前老鼠是有但不至于这么多呀。自从毛主席去世以后,这老鼠果然成精了。”其实,根本问题不在这里,而是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老鼠的天敌如猫、鹰、蛇等数量减少所致。
第三怕是蚊蝇。那时农村普遍使用旱厕,没有条件修水厕。所以,不仅奇臭无比,而且为苍蝇蚊子的滋生提供了基础。对付苍蝇,主要用蝇拍打,对付蚊子,只能用蚊帐。但是,山里树叶多、水草多、粪便多,苍蝇蚊子防不胜防。
有时候,我们在一起谈起此事。李堂祥同学曾风趣地讲:“那些科学家太无用了,为什么不好好研究研究苍蝇的免疫系统,如果人能具有苍蝇免疫系统的一半,也用不着感冒、发烧生病了。”马奔同学更风趣地说过:“我捉住了一只蚊子,好像还是双眼皮呢!”“这家伙的腿真长,差不多有一公分长!”另外的同学就会接着说:“你快成蚊子专家了!”马奔则说:“我如果是科学家,首先发明一种灭蚊灵。”从人类的历史看,几百万年以来,人类能上天入地,冲出地球,飞向月球,但至今对于苍蝇、蚊子,无能为力,说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依然十分有限呀!
其实,上述的知青有“三怕”,并非只有知识青年才怕,而是知青由卫生条件好的城市到卫生条件差的农村,有一个较大的落差。所以,才对跳蚤、虱子、老鼠、苍蝇、蚊子如此印象深刻,如此痛恨无比。而广大农民长期习惯了那种落后的卫生环境与条件,习以为常,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如果说城乡存在巨大差别,那么,卫生状况和卫生习惯的差距便首屈一指。这也是插队落户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而又难忘的痛苦回忆之一。
五 知青有三大爱好:交友、读书、善理想
在40多年前物质生活条件十分艰难的时代,支撑知识青年在农村顽强生活下来的,离不开三大爱好,这就广交友、爱读书、善理想。
知青的第一个爱好是喜欢交友。“*”之初的1968年,毛泽东主席发动“*”,称红卫兵是“革命小将”。 1968年,要求学生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称为“知识青年”。所以,下乡学生,不分“*”中的观点分歧,不分哪个学校,哪个年级,都是一家人,都是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对象。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命运,使知识青年彼此相近相亲,成为朋友。所以,这个学校的学生认识那个学校的学生是很正常的。上山下乡的知青小组组成中就有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男生与女生。到农村之后,各知青小组之间,更是互相访问、互相串门,彼此往来。而且,走到哪里连吃带住,全部免费,颇有点共产主义的味道。
例如,胡家湾、谷家庄知青小组的同学们来公社办事,多在我们小组吃饭,我们知青小组也曾在下雨无法下地干活时,前往胡家湾、谷家庄串门。那时山路远,又无车可乘,都是靠两条腿走路的。好在年轻,不怕累。我们往往把这种知青间的互访称为特殊的“休假”。
知青的第二个爱好就是喜欢读书。常言道,只有失去的东西方感到可贵。此话不假,原来在学校时,整天有书读没有感觉,真正到失去读书机会后,才更向往读书。尽管,同学们各自下乡时,每人几乎都带有一些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但数量太少。到农村繁重的农活之余,更是迫切希望有书读、有报看。然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