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万里长城今犹在 功过是非任人说
历史上所谓的孟姜女哭的并不是秦长城,而是山东的齐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其实与秦始皇并没有直接关系。然而,这个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反映了历代广大劳动人民对于封建官府不惜民力给人民增加过重负担的愤怒与抗议,只不过把矛头的焦点都对准了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那么,抛开民间传说,应该如何历史地看待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呢?
第一,修长城和出击匈奴是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进一步统一中国的必要举措。
秦始皇用兵匈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对北方的匈奴人用兵之前,秦始皇三十年(前217)曾大规模出兵百越。百越是遍及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的少数民族部族。秦始皇动用了五十万大军平定百越。
进攻百越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战争的一种延续。灭楚并不意味着大秦帝国的势力已经到达帝国的全境,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当时还不在秦始皇的掌控之中。秦始皇的野心是统一全国,不仅仅是六国统一于秦,而是整个中国归于秦。在秦始皇的眼中,大秦帝国疆界的最南端要到达海边,因此,临海的百越地区就成为了秦始皇觊觎的目标。
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为了保证南征百越后勤保障的顺利,在今广西兴安县修建了灵(零)渠(兴安运河)。这条运河引湘江水进入漓江,接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也保障了南征军的水路运粮通道。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十九 万里长城(6)
平定百越的战争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百越的顽强抵抗,战争打了四年秦军才最终取得胜利。此时的大秦帝国,已完全占有了百越地区。
所以,秦始皇修长城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战争的继续,是巩固大秦帝国的关键一步。
围绕着长城的修建,秦始皇还修了直道。所谓直道,类似今天的高速路。秦直道首先是一条交通线,它从甘泉宫(今陕西淳化县)向北,经鄂尔多斯草原,最终到达秦朝九原郡治所(今内蒙古包头)。此外,这条交通要道同时也是一条军事供应线。
第二,应对秦始皇所修工程作具体分析。
秦始皇是一位工程皇帝。统一中国之后,他主持了大量工程的修筑,如皇陵、宫殿、长城、直道、驰道、灵渠,等等。从称皇帝到病故,在秦始皇控制下的泱泱帝国简直就是一个浩大且繁忙的工地。
以上这些工程并非属于同一类。修皇陵、宫殿,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纯属劳民工程,只是为了满足秦始皇个人生前死后的欲望。而修长城、直道、驰道却不同,虽然也有劳民伤财的一面,但更是巩固大秦帝国统治的重要举措。对于这类工程,我们不能完全否定。
直道始修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三十七年(前200)竣工。由于秦直道的南北两端近于一条南北直线,所以,称为直道。
驰道是以秦朝国都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主要有通往洛阳的东方大道,通往南阳的武关道,通往太原、河东郡的临晋道,通往汉中、蜀郡的秦蜀栈道,以及通往陇西郡的西方大道等。这些大道组成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巨大交通网。驰道一方面便于秦始皇调动军队,另一方面也大大有利于各地的物资交流。
第三,长城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符号?
秦始皇不仅是一位集权皇帝、工程皇帝,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问题”皇帝。秦始皇两千多年前修建的长城在二十世纪还曾经引发了一场当代人的热议。有些学者认为,长城是中国封建社会闭关自守的一个象征。
导致此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局面引发了近代中国许多学者的思考。所以,长城成了闭关锁国的替罪羊。这个说法显然不够公允。
探究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一个大课题,它无法一言概之,也不是一次课能讲完的,更不是单个学科能够梳理清楚的,它是一个跨学科的交叉课题。长城绝不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更不能把长城看做中国近代落后的象征。中国在近代落后有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岂是一座两千年前修建的长城所能承载的?
始修长城者并不是秦始皇,而是战国时期与北方匈奴接触的秦、赵、燕诸国国君。而且,当时修建的也不只一座长城,山东六国为了防守也修筑了长城。秦始皇的工作只是将这些与匈奴接壤的不连贯的长城连接起来。秦朝之后,除了元朝之外,历朝历代的皇帝,不论是汉族皇帝还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