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波澜,接下来的日子,还有没有更大的波浪,谁也说不上来。
过了中元节之后,很快就到中秋节了。比起前者,璇真更加熟悉这个在现代同样非常很受重视的节日。所以她更加有兴致,想要知道在明代弘治三年的德王府内,会怎么渡过这个节日。
让她略感意外的是,这个在现代被喻为“人月两团圆的”日子,在明代自然也是个盛大的节日,但是相比起中元节来说,却反而没有那么受重视,更不用说要跟过年、元宵那天相提并论了。
虽说感觉不受中元节那么隆重,但是德王府内也是张灯结彩。璇真跟姐妹们一起,看到宫女们在四处挂起彩灯。那些彩灯很漂亮,但她觉得还是元宵节时看到的灯更加好看。而且回想起来,当时在王府内搭起的那个“鳌山”,真是谓为壮观。当在明代这里生活久之后,她才开始了解到,为什么不管是王府还是民间,人们都更加重视中元节。因为在明代这儿,宗教之中以道教最受到尊崇,因为它可是有皇家当靠山——那位真武大帝,据说就是明代皇室的祖先——所以道教的节日,自然十分盛行。而道家将正月十五尊为上元节(也就是现在的元宵节了),七月十五尊为中元节(据说这天是掌管地府的地官赦罪之日,地府之门大开),而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三个节日,并称为“三元”,是这个年代不可或缺的大节。
“想来也对,我这个‘郡主’,不也得寄名在道观里头,做它的寄名弟子吗?看来在当下,同样也有很多人家的子女寄名在道观,可能,佛寺也有,但是因为道教毕竟是属于皇家的宗教,所以会更受人重视。”
中秋节晚上,德王和他的家人们,在濯缨湖畔的濯缨轩内赏月饮酒。天上一轮明月高悬于天空之中,犹如玉盘相似。伴随着耳边传来的歌姬们的阵阵弹唱声,让人仿如置身天上。璇真得到母亲的允许,和孟媛季媛坐在一起,三姐妹有说有笑,不同往日。德王见此,忍不住笑了起来,说了句“丫头们倒有兴”,然后又对一旁的世子说:
“你去,敬你妹妹们一杯。”
朱祐榕连忙起身答应,早有旁人送上壶来。于是世子来到三个妹妹跟前,为她们一一倒茶。璇真她们站起来,拜谢兄长。只见朱祐榕朝她们笑了笑,说:
“妹妹们快喝,我还要再斟哩!”
“哥休倒了,我这杯还不曾喝完,且慢着些,慢着些。”
“慢不得,没听见父亲吩咐?我不倒完给你们,要走也走不成!”
看到季媛手足无措,祐榕哈哈一笑,这才回自己的座位上去了。看他此时逗弄小妹的样子,让人很难联想到他在父母面前那唯唯诺诺的身姿。
第十三回 小案成大案(1)
可能,大哥在私底下,也是个很活泼的人吧。只不过“世子”这个身分,让他不得不在人前当个老成少年。
“上次我描的墨兰,让大哥瞧见了,他倒夸我,说我的笔法,倒像王爷哩!”
孟媛在璇真耳边低声说着,向来沉静的她谈到此事也不禁有欣喜之色。璇真明白她的心情,心里也觉得自己刚才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花灯、人、天空中的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濯缨湖中,好像那里头也有一个德王府在举行家宴似的。璇真正看得有趣,忽然看到轩外回廊上有两个小太监急匆匆走来,再行近些,才看清他们神色焦急,好像是发生了什么事。
这两个小太监的确是来禀告事情的,他们跪在王爷榻前,其中一人回禀道:
“王爷,广智门守门校尉回报,才刚一典仪所的下人想要越墙逃出府去,被他们拿下。从他身上,搜出两锭金子并一柄镇纸,皆是数日前内庭失窃之物。”
“什么?人在何处?”
“现正在北门门房内,由校尉监守。”
“带他过来!”王爷似乎对此事非常重视,可是他一转头看到身边的妻妾儿女们,顿了一顿,又说:“且带他到轩前内院处候着。”
两个小太监得到王爷的命令,赶紧领命而去了。又过了约一刻钟,王爷对身边诸人说:“你们且自在赏月,我去去便回。”就往轩前而去了。看来,父亲是去审问那个窃贼。只是璇真有点不解,这种事情交给府中官吏去审问不也一样吗?为什么父亲非得亲自过问不可呢?
虽然璇真是这么想的,不过看看在场的众人,好像没有谁对这件事感到好奇。或许她们是觉得不该过问王爷的事?这时,发愣中的小女孩并没有看见,四夫人绮云刚为王妃敬过酒,走到自己这边来了。当她被身旁的孟媛轻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