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1/4 页)
伍子胥是很忠心,也很油菜花,但是他的性格太过直接,不懂得用吴王夫差能够接受的方法去提意见,加上又没有孙武那样看破世事的洒脱,貌似结局不妙已经是注定的了。
吴王夫差动了杀心,但是伯嚭建议他还是别直接动手。
不是看在伍子胥帮助自己的份儿上,而是伯嚭觉得,伍子胥为吴国立下的功劳无人能及,要杀伍子胥,直接动手肯定引起众怒。不如用计。他建议吴王夫差修书一封,给齐简公,主要是写齐国背弃吴国的罪过。
邮递员:伍子胥。
太坑爹了,你送一封这样的信,还让伍子胥去,这不是让伍子胥送死去了吗?
伍子胥对吴国也非常不看好。
他不能断定吴国对齐国的战争是否能够胜利,但是他断定,无论发生什么,吴国一定是要被越国打败而灭亡的。
这一次去临淄,伍子胥带上了儿子伍封。
果然齐简公看了吴王夫差的信非常生气,你这不是埋汰人吗?要打便打,还专门让伍子胥送一封亲笔书信过来?没骂我你难受是不是?你以为我们齐国没人了?
齐简公越想越生气,甚至想杀了伍子胥,挫败吴王夫差的气势。
谁说齐国没有明白人?
鲍息劝阻齐简公,千万别杀伍子胥。傻子都知道吴王夫差和伍子胥水火不容,他这么做就是想借刀杀人,到时候让您担一个恶名。这样,您干脆就权当没看到这封信,让伍子胥回去。伍子胥要是回到了吴国,那难受的是吴王夫差。
齐简公也明白过来了,这吴王夫差够狠的啊,自己的手下还暗算?让寡人当傻子?
才不干!
齐简公表现出大国风范,不但不责怪伍子胥,而且还很隆重的款待他,并且约定春末和吴国交战。
好像这次战争,不过是两国之间的一次运动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鲍息作为伍子胥的朋友为伍子胥捏了一把冷汗,他暗中询问伍子胥吴国情况如何,得到的却只是一声叹息。
如何?
如何?
能奈何?
伍子胥真的无奈了。
伍子胥让儿子伍封拜鲍息为兄,留在临淄生活,改名为王孙封,不要再说自己姓伍。
鲍息暗中落泪,伍子胥这是抱定了必死之志了。
对于伍子胥而言,楚国是自己曾经的祖国,但是那伴随着刻骨的仇恨和扭曲的报复。为了报复楚国,伍子胥花白了头发,作了许多恶毒之事。但是吴国,在伍子胥最走投无路的时候收容了他,给了他一个发挥才华的机会,这是他永远不能忘怀的。虽然对于吴王夫差伍子胥已经绝望了,但是吴国也是先君阖闾的吴国,是伍子胥和阖闾、孙武一同战斗的国家。吴国的国都是伍子胥设计的,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伍子胥帮助阖闾打败了楚国,成就了吴王阖闾的英名,也成就了自己。
这样的国家,这样用生命和热血,青春和理想长在一起的国家,能背叛吗?能舍弃吗?
不能,就算知道回去是死,冤死,伍子胥也不能背叛吴国,更不能抛弃吴国。
不是不洒脱,而是吴国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让他无从舍弃。哪怕是一块病,也是长在伍子胥心上的病。难道为了治病把心抛弃了?
伍子胥留下儿子,孤身返回了吴国。
吴王夫差早就准备停当,他亲自率领中军,命令太宰伯嚭为副将,胥门巢率领上军,王子姑曹率领下军,加上越王勾践派来的三千精兵,浩浩荡荡杀奔齐国而来。
吴王夫差和鲁哀公合兵一处,齐军这边很快也得到了消息。
陈恒派出弟弟陈逆前来督军,命令军中只许击鼓,不许鸣金。
这是要和吴军死磕啊!
不过这个局面不是陈恒一手造就的吗?
太卑鄙!
敢情是害怕国氏和高氏有人幸免于难,所以特地派弟弟陈逆来督促啊!
不过齐军中谁能知道底细呢?
将士们都表示要和吴军决一死战。国书命令大军开拔,前去艾陵迎战。
第一战,国书派出公孙挥对阵吴军大将胥门巢,或许是吴军长途跋涉,公孙挥居然获胜了。齐军士气大涨,国书命令冲锋!
所有的齐军都认为,吴军不过如此,哪儿有说的那么厉害?不过打过了楚国,就一定天下无敌吗?都是以讹传讹!说不定,这仗嘁哩喀喳就把吴军收拾了!
胥门巢败回营地,吴王夫差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