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王师范(二)(第1/2 页)
当太祖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定兖州、郓州之后,其威名震慑四方。此时,他派遣心腹大将朱友恭,如同猛虎下山,直扑王师范的领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势,王师范并未选择硬碰硬,而是展现出了他作为一方诸侯的智慧与远见。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单打独斗难以立足,唯有结盟,方能共谋大业。于是,他主动向太祖伸出橄榄枝,表达了结盟的意愿。太祖见王师范态度诚恳,且其领地地理位置重要,便欣然应允,两人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和平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份宁静。李茂贞,这位野心勃勃的藩镇首领,竟然劫持了唐昭宗,将其挟持至凤翔。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太祖权威的巨大挑战。韩全诲,这位狡猾的宦官,更是趁机假借诏令,给太祖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并号召各藩镇出兵救援。
当这道充满杀机的诏令传至青州时,王师范接到了这份沉甸甸的诏书。他打开诏书,一字一句地读着,泪水不禁滑落脸颊。他深知,这场危机不仅仅是对太祖的考验,更是对他自己忠诚与智慧的考验。他悲愤地说道:“我们这些人,身为天子的屏障,本应在君主有难时挺身而出。然而,如今却无人奋力救援,都只顾着增强自己的兵力自卫。我们放纵贼人如此猖獗,使得皇上失去宗庙,面临危险却无人扶持。这是谁的过错?我王师范,今日便以此决定我的成败!”
决心已下,王师范立即行动起来。他派遣使者,秘密与杨行密取得联系,共同商讨抗敌大计。同时,他派遣精兵强将刘鄩,如同暗夜中的利剑,直刺兖州。另一路兵马,则悄悄向齐州进发,意图一举拿下这个战略要地。
此时的太祖,正率领大军围攻凤翔,试图解救被劫持的唐昭宗。然而,他并未料到,王师范会在此时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攻势。当张居厚率领二百名车夫,声称有献给太祖的东西抵达华州城东时,华州将领娄敬思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异样。他剖开车子查看,果然发现里面装的是锋利的兵器。张居厚等人见行迹败露,索性高呼口号,杀死了娄敬思,聚集众人攻打西城。
当时,崔允正镇守华州,他见状立即派遣部下关闭城门,誓死抵抗。王师范的军队虽然勇猛,但面对崔允的坚决抵抗,最终还是未能攻下华州。他们只好撤退,另寻战机。
然而,就在这一天,刘鄩却传来了捷报。他凭借出色的战术和勇猛的士兵,成功攻下了兖州。这一胜利,无疑给王师范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同时,河南数十个郡也纷纷响应,共同抗击李茂贞的势力。
太祖得知这一消息后,大怒不已。他立即派遣朱友宁,率领大军讨伐王师范。然而,朱友宁却未能不负众望。他在与青州军队的激战中败下阵来,甚至被擒获。他的首级,最终被送到了淮南。
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七月,太祖再次派遣杨师厚,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进攻王师范。杨师厚屯驻在临朐,多次打败青州军队,步步紧逼,直至青州城下扎营。
面对杨师厚的强大攻势,王师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深知,一旦青州城破,自己将万劫不复。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他的弟弟王师克被杨师厚俘虏了。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王师范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挣扎。他明白,弟弟的性命,如今就掌握在杨师厚的手中。而他,作为青州之主,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弟弟遭受折磨?
在生死抉择面前,王师范最终选择了妥协。他命令副使李嗣业,前往杨师厚那里请求投降。这一决定,无疑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选择。然而,为了弟弟的性命,为了青州百姓的安危,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牺牲。
《新唐书》中记载,杨师厚在围攻青州期间,曾在临朐大败王师范的军队,俘虏了他的将领,还抓获了他的弟弟王师克。当时,王师范的军队还有十多万人,将领们纷纷请求决战。然而,王师范却因为弟弟的缘故,最终决定请求投降。太祖答应了他的请求,暂时保留了他的性命和地位。
然而,投降之后的王师范,并未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一年多后,太祖派遣李振暂时代理青州事务,并命令王师范全家迁往汴州。这一举动,无疑是对王师范的进一步限制和监视。王师范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他只好带着全家老小,踏上了前往汴州的路途。
当他即将到达汴州时,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向太祖请罪。他穿着白色的衣服,骑着驴子,缓缓走进太祖的视线。这一举动,既表达了他的谦卑和悔过之意,也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