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1/4 页)
那些水都到哪里去了?这里的水是当扣子用的,扣子既然松了,那么顺着水的流迹应该可以避开坎面。但随后的发现让她知道自己无法讨巧踩着水迹走,胡同的路面上有许多的洞眼,两边还有不大的暗沟。水是就地往下消失,自己却下不了这样的洞眼暗沟。
还有,如果确实是从石头那个方向出来的,可整块山石上见不到口子,那么只有可能是那巨石块能整个开启,这样才能将自己冲出。看来刚才自己是进了个“翻斛斗”一类的坎面,当里面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水的压力就能启动动弦,推开石壁。可是在这里设个“翻斛斗”有什么实际意义?就为把人泡一下吗?
脚下这层黄白中带些红丝的东西是什么?如此的黏滑,也不是太坚硬,微微有些透明,而且还有股熟悉的气味。
好奇心诱使柳儿重新控制身体状态,就地蹲了下来。她用手指戳戳那层东西,又把手指在鼻子下闻了一下。清明的嗅觉在记忆中迅速找寻与之相同和相近的味道。
是人味儿,也就是常说的人腥味。其中还夹带着些血腥气和粪便的臭味。
奇怪!什么东西会有这样怪异的味道?是人身上的东西吗?
猛然间,柳儿想到了一样东西,一样让她差点再次摔倒的东西。站在这样的东西上会被惊颤和恶心层层包围,会让人蹑足而逃。
这是人油!
石路面上沉积了这么厚的人油,除非杀人取油,或者长年累月有尸体碎块经过!到底什么原因柳儿没有去想,也不愿意去想,她只想着能赶紧离开,离开这个让她毛骨悚然的地方。
即便这样,柳儿依旧没有丧失警惕和小心。在胡同中她没有碰一点两边墙壁,奔出胡同口之前,停了一下,试过外面的街道为固面儿后才从里面出来。
胡同口外的街道很短,往左或者往右都只有二十几步就到了一个岔路口。左面的岔路口分出四条道,却不是十字路口,那些岔道都是歪斜无规则的,往那些岔道里看,街面房屋都影影绰绰,虚实难辨。右边的路口分出有五条道,情形也和那边四岔道一样。
“四分五裂迷踪道”,柳儿看出来了,这是鲁家最早创出的技法,用于修建小型的孤立无援的城池和大宅,这样就算被敌人攻开城门,仍可以利用街道和巷弄进行躲避和回击。
鲁天柳在这条短短的街道上来回走了有四五趟,始终无法确定该往哪里走。从两边迷踪道的设置来看,倒和鲁家的手法没什么两样。但柳儿接受了前面的教训,看着像鲁家的坎实际却不会一样,对家会改坎,而且改后的扣子一般都是针对懂原来坎面的坎子家的,这样才有出其不意、请君入瓮的效果。
这里两边的街面房屋都有门有窗,但柳儿看都没看一眼,她知道这些都是死路。进去后,人是伤、是死、是困都有可能,而路却是绝对不可能走通的。
柳儿再次在胡同口停住脚步,她静心思考了一会儿,又用鲁家“定基”一工中的“指度”一技,以四周高山为基准目测了一下自己位置的高低,还有远处可以看清的鳞披屋脊的分布,再回想了一下进镇前看到的建筑格局,她推算出这里房屋数量不会多,而且从分布上看,街道巷弄也应该基本是规则的。所以这里的“四分五裂迷踪道”肯定有虚道儿和循道儿。
虚道儿是设置倒镜和图样利用回光和反射来迷惑踏坎子的。循道儿是借用位置高低产生的错觉,再加上一些廊檐、房角、树木、招牌布挂的巧妙摆布,让迷踪的人在一个小范围中不断转圈。而且每次转过的角度、高度和顺序都会变化,使他们无法找到到基准物,就连自己做的记号都会看不到或者前后混淆重叠。
“带着虚道儿和循道儿,难怪瞧着那街里影绰恍惚。”柳儿心里说。随即果断地往五岔路口走去。
有虚道儿设置的“四分五裂迷踪道”一般正路都在五分上,因为虚道都要摆对称格,在数量上为双。如果有单数的话,那么其中多出的肯定有一条生路。这道理不光是鲁家,哪家坎子家都是一样的。
五分道前,柳儿先是辨别的其中的“合线儿”(成对配合的),她打眼瞧出由左起第一道和第四道是对弧合线儿,相互间呈S型延长,可产生方向性错觉和高低误差。还有一对合线儿她找了好久,终于看出左起第三道和自己所处的街道是交纹合线儿,是街面房屋的凸出凹下,再加上路面的起伏,达到到重叠纠合在一起的错觉。
剩下的就是第二道了,也就是唯一的一条生道。
柳儿“飞絮帕”甩出,帕子中的钢球在岔道口的路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