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鹦唬�弥�锼煎愀改敢采砘拣蠹玻�投运锼煎闼担骸拔姨�堤�咨铰从幸晃幻�谐略�睦弦缴�苤魏媚隳盖椎牟 !彼锼煎闾�朔浅8咝耍�诙�炀屯��咨饺チ恕4蛹蚁绲角亓胩�咨接兴陌倮锫烦蹋�锼煎阕吡税敫鲈虏糯蛱�匠略�缴�K锼煎阋患�匠略�桶菟��Γ�略���环�⒊现�木褪账��健T谀抢铮�锼煎阒沼谘У搅酥未植弊硬〉淖娲�胤剑�墒侨绾沃稳改坎∪慈匀缓廖尥沸鳌�
一天,孙思邈问师父:“为什么患雀目病的大多是贫苦人家,而有钱人家却很少见这种病?”
陈元听后说:“你的话很有道理,那就给病人多吃点肉食试试。”
孙思邈按照师父的话,让一位病人每天吃几两肉,但病人尝试了一个月仍毫不见效。于是他再翻遍大量医书,终于找到“肝开窍于目”的解释,他就给那位病人改吃猪、牛、羊肝,不到半个月果然很见效。孙思邈回到家立即用在太白山学到的方法给父母亲治病。不久,他父母亲的雀目病和粗脖子病都痊愈了。
标榜孝行—纪孝行章第十(5)
孙思邈最初的志向不是作神医而是为父母治病,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才使得他的医术不断地精进,最后不但达成了愿望,还成为了千古留名的药王。
包拯辞官事父母
历史上有名的包公,即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年少时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被官吏们交口称颂。父母在几年后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开始自己的仕途。
在封建社会,假如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是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的。这是违背封建纲常的,当时还有法律对违反这样规定的人给予处罚的条例。一般情况下,父母们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跟随而去。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留下来照料父母。
包公主动地辞去官职,不迷恋官场,说明在他的心中,敬孝比为官分量更加重。和一些为了前程弃父母、抛妻儿的人相比,包拯堪为楷模。
鲁迅一生孝顺母亲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鲁迅用这个笔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母亲姓鲁。鲁迅去南京求学时,家里给他定了亲。女方叫朱安,是个没有文化的缠足姑娘。鲁迅请求母亲退聘,但母亲坚决不同意,说退聘有损两家名声,会让女方饱受嫁不出去的痛苦。鲁迅要求朱安放足、读书,但朱安都没有做到。
1906年鲁迅还在日本留学,他接到家信,要他回绍兴探亲,说母亲患病。其实母亲没有患病,只是家中听到谣言,说鲁迅在日本有了妻子,所以赶忙让他回家聚亲。7月初,当鲁迅赶回家中时,只见客厅张灯结彩,中间贴了张大红纸喜字,他一切都明白了,为了不使母亲伤心,鲁迅默默接受了母亲的安排,奉命完婚,行礼如仪。入洞房那天晚上,鲁迅面对着新娘一言不语。第二天清早,他便独自搬进自己的书房,三天后,他离家回日本了。
青春时期的鲁迅就被“母命难违”的封建礼教剥夺了男女情爱的权利。他曾对许寿裳说,朱安“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要好好的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其实,鲁迅何尝不知道爱情,但是他不愿让母亲为难,他那尚未萌芽的爱情种子就被礼教的“恶魔”吞噬了整整二十年,直到后来他与许广平结识。
鲁迅出于对母亲的爱,吞下了“无爱结婚”的苦果,牺牲了自己。但他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着母亲。
1919年,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任职,他买下了八道弯的房子。先同弟弟周作人夫妇迁入,然后回绍兴接母亲和朱安来京安居。三年后,鲁迅因遭到周作人夫妇的侮辱、攻击,不得不离开母亲,带着朱安另住砖塔胡同小屋。
不久,鲁迅看到65岁的老母亲在周作人家得不到一丝温暖和照顾,时常受到二儿媳妇的闲气。他便再向各方借贷,买下了阜成门内西二胡同一座四合院,将母亲接了过去,让老人得以安度晚年,直到85岁寿寝。
在鲁迅接母亲到阜成门家中后,他曲尽孝道,把最好的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