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阶级斗争的故事和主题更像一条纲,纲举目张,遍布在各个领域。作品中从少年儿童到老年人,从工农兵到医生教员科学家技术员等,都在斗争风浪中经受考验。还有各地区民兵故事,更突出了武装斗争的思想。
“*”中后期出版的连环画,虽然编绘态度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但作品内容还嫌单调,情节雷同,故事大同小异,看了开头便能猜出高潮和结尾。主人公出现危机遇到困难时学毛著,或是想起毛的教导,于是获得力量,最终战胜敌人或困难,取得胜利。从绘画来说,造型千篇一律,人物模式化脸谱化,好坏人一看而知,人物的服装和动作如出一辙,看不出风格特点。由于上述原因,读这些作品如同嚼蜡般乏味,越读越索然,打不起精神,缺少欲望。由此我逐渐产生厌倦心理,再见到这类书,根本不愿再读了。
虽然不读,但每逢见到新书,却还坚持购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一是长期不间断买书,早已成习惯,甚至上瘾了,心里总放不下,非买不可;二是价格低廉,当时的书,一个印张仅9分钱,买书很值。我又没有其它爱好,每月零花钱都用在买书上。所以即使绘画再次,内容再不吸引人,照买不误。
只买不读,变成了不良恶习。这是我在“*”中后期形成的浮夸作风。我曾找出一些理由为自己这种行为辩解,什么现在忙,时间有限,以后空闲了再慢慢补吧,什么把书买下来,就是占有了资料,即使不看,也知道大概内容,为今后搞研究做好物质准备,等等。
过去买了书,必然抓紧时间阅读,好书还反复读多遍。到了“*”中,变成只读少量书,大多数买来后仅翻翻画面,就往柜里一放了之,仅仅起个充门面的摆设作用。这违背了买书为读、买书必读的原则,是我要记取的教训之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6 投我所好
投我所好
我在铁路分局俱乐部工作,兼任文艺宣传队队长,别看不起眼,还真有人上杆子巴结。
大概是1975年早春,我和同事到分局列车段去观看他们举办的职工歌咏比赛,散场离去时,一个矮个子壮墩墩的小伙子走上前来,自我介绍说他叫王文杰,是京沪车队的,喜欢音乐,会指挥和作曲,听说我是宣传队队长,希望我能用他,调他到宣传队发挥一技之长。我说队里已经有作曲两人,水平不错,问他还有什么特长。他微微皱起浓眉,表示还会点乐器。我说容我们考虑考虑,到时候再说吧,随即告辞了。
过了一周时间,某天午间正休息,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王文杰打来的,说他马上来看看我。
半小时后,王文杰进了文艺组办公室。其他同事不在,只有我一人。他倒不见外,开门见山地说:“来看看你,送你点小礼物。”说着掏出几本崭新的连环画,我颇为惊奇。他不容我开口,接着说:“听说你攒书,我正好跑上海,顺便带了几本新出的。”
这几本连环画,确实都是上海新出的,对我有强烈的吸引力。我一边谢他,一边掏出钱来。他本想拒绝,但见我执意要付钱,便不再推脱,爽快地收下了。他似乎真是来看望我,其他什么都没说,待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又过了一星期,王文杰又打来电话,说他刚跑车回来,为我买了些书,问我方便不方便。就这样,几乎每隔十天半个月,王文杰都会从上海给我买书回来,即使没新书,他也会打声招呼做出说明。王文杰在车队的餐车工作,没掌勺资格,只管打打杂,因此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跑车实际上是浪费生命,还说他爹在路局工作,掌点权,他正让他父亲帮着搞调动。我明白了他的意思,随后为准备“五一”演出抽调宣传队员时,将王文杰也列入了名单。
王文杰来到队里,果然积极性很高,指挥乐队演奏,还利用休息时间谱写了一些歌曲。乐队的同志对他反映不错。
演出任务结束后,队员们回到原单位去干活,王文杰也不例外。临走前,他与我约定,照常在上海为我买书,不过他不再送来,而是电话定好时间,我去北京站站台上接车,从他手里取书。
我与王文杰的交往保持了半年多时间,他为我买回约六七十本书,我很感激他。他可能也感激我,因为我满足了他调进宣传队发挥特长的愿望。但是,宣传队是业余性质,临时组建的,任务一旦完成就解散,时间不太长久。因此我的所谓帮他忙,也不过是一时性的权宜之计。
再后来,王文杰没来过电话,也没再给我买书。当筹备国庆节演出工作,拟宣传队队员名单时,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