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食盐(第1/2 页)
徭役征发一个月的役期,普遍是在本县境内服役。
鼓励熟练工连续服役,每服役一个月,发放一张票据,使自行售卖票据。保证票据不滥发,是维护服役者正当利益的唯一手段,就和大明宝钞一样滥发问题一样。
对这个户部头疼的问题,吕维给出了‘编号’,计量发票两个解决办法。
不准地方印制工票,一律由工部印制,每个县多少人口、多少工票都是固定死的,从源头上卡住增发、滥发的问题。
为防止县尉发放的工票出现造假、复制现象,每张工票印刷时设置编号,以及正副两票。正票存留工部,副票发放、流通,流通的每个环节都要签字、用印,宛若户帖。
同时县一级要按照编号造册,工票发给了谁,必须要登记明白,与服役名册相对称,就能控制住工票外流的漏洞。哪张工票出了问题,可以精确到领票人进行调查。
一应工程,必须工部、地方知县、相应道员三方联合验收签字后,县尉才能得到与工程预算相符的工票,从他的手给服役的丁壮发放工票。
同时每个县也能低成本养一支乡兵,乡兵服役换取工票,再拿工票变现。
现在民间存在大量无地可种的贫民,给人当雇工、佃户的就以这批无地百姓为主。乡兵优先从无地百姓中募选,即能不影响田地耕种收获,也能保证常年服役。
乡兵可以做很多事情,收税时协助运输钱粮,还能帮县官压制地方大族。
这一制度最大的意义是把广大的城市人口纳入徭役范围内,新兴、扩张的城市人口不依靠田地,轻飘飘的躲过了大多数的税种。对待这个不断扩张的人口,中枢虽然认识到了,可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不知该怎么动手。
城市人口增长、市民阶级壮大,是一个朝廷无法忽视又不知该如何着手官吏的问题。
依附田产生活的百姓是很好统计的,征税也方便;城市人口流动性强,又普遍没有固定产业,官府连合适的征税办法都没有,自然谈不上相应的管理。不征税,谈何管理?
依靠严酷的户帖管理法度,重新依靠户帖厘清了北直隶的农业、市民人口,那么相应的税法就得更易。
现在的北直隶,偶尔抽查时,没有户帖、路引证明身份的人,直接抓走当刑徒了事。官吏急着办户帖,百姓也着急,所以贯彻速度很快,一年时间就大致完成户帖重制工作。
到了现在这步田地,户部必须破釜沉舟,从大明税制中脱身,重新制定新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税种。
田税是最容易征收,也是税收的大头,万万不能放弃;放弃各色名目的杂税,只征田税、徭役的情况下,田税整体上涨到四分银,一点都不过分。
另一个就是徭役了,在户帖的基础上,开始大范围的吃人口红利,以徭役的方式,降低工程支出成本。
各处工程支出最大的不是什么材料钱,而是工钱和口粮钱。
税制改革没问题,吕维觉得合理就支持;至于户部提议大笔花销张嫣手中的金银,吕维是不可能支持的。
张嫣手里大笔屯留的金银,是设立银行的准备金,等银行体系成长起来后,一个年年赤字,年年借银行钱的朝廷才是好的朝廷,听话的朝廷。
至于兵部提议新军、旧军合并在一起的主意,吕维也是拒绝了。
兵部一千二百万的军费预算,正好能养五十万边防军;正好做个区分,边防军走户部的太仓银,京营编制的新军走皇室的内帑。今后北洋、南洋两支新军,目前先由内帑、太仓联合出钱养着,今后还得放出去自己找饭吃。
以整个日本的资源,养北洋三个师、一支近海水师不成问题;南洋方面,只要南阳水师能打、敢打,光南洋贸易就能支撑南洋水师、水师陆战队成长起来。
五十万边防军交给兵部、边地督抚去管;腹地、京畿地区驻屯的是吃皇粮的京营新军,这类禁卫军握在皇室手里,难道还怕连连欠债的朝廷叛乱不成?
户部新税法制定,吕维全程跟进各类细节议论,终于在九月中旬,运河冰封前,京营第一师团从分散的各处驻地集结到京城开始换装,他们原先的驻地由训练好的第三师团入驻。
集中换了冬季新装后,第一师团在杨御藩率领下乘船走运河,出海前往沈阳等待战机。
第三师团空出的十座训练营……徐光启强忍着惊惧,开始起征新兵,编训京营第六师团。算上陕西、四川、宣大、湖广、北洋、南洋、辽东两个师团,现在京营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