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3/4 页)
在犯罪分子下车后和逃跑途中,共开了9枪。
警方在现场提取到8枚毫米步枪弹壳,弹底标识均为75-81。
在其逃跑路线上发现1枚遗留的未发射子弹,弹底标识与提取的弹壳相同。
在其翻越的墙头上提取到微量血迹(墙上有玻璃碴)。
两处现场提取的弹壳,经公安技术部门鉴定,歹徒使用的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与高井电厂被抢劫的枪支枪种相同。
两处现场的子弹,发自同一支步枪。
对方有高超稳定的射击技术,对军用武器熟悉,从持枪和跳跃的姿势上看,很像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
据此,专案组认为:
犯罪分子可能是受过警方打击的累犯,可能有过服役史,或接受过军事训练,有接触军用武器的经历。
犯罪分子在抢枪之前,就存有充足的子弹,或者有获取子弹的办法和渠道。
从这几起连续发生的案件现场所提取的弹壳;弹头上看,犯罪分子所使用的子弹的弹底标识都是75-81。
这说明他获取子弹的途径比较单一。
在这项工作中,专案组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持。
他们查访了兵器部,一批批地查找该批号子弹的生产日期和配备区域。
终于查清了这批子弹的来龙去脉。
这批子弹生产于*后期,由河南某兵工厂制造,主要配备给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
南京军区所配备的这批子弹没有下发到部队。
而沈阳军区的这批子弹主要分发给了辽宁的鞍山,本溪,盘锦等地区。 。。
第三二一章。浓郁的神秘色彩
一。
文字材料中记载下的体貌特征,就是今日的“二马”。
可见,马晓伟在参军以前就是盗窃枪支的重大罪犯,他是混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里的一个歹徒。
他在部队三年多,以校验军事枪械为专业。
再有一项悄悄吸引着他注意力的事,是偷藏子弹。
他在写给哥哥的一封信中秘密报告:
“我已弄到子弹二百发。”
当他在部队听说被捕了,惊慌地从内蒙古跑回沈阳,怕是与枪事有关。
回来一看,只是盗窃财物事发,才放心地回去。
复员时,他不仅带着大批子弹回来,而且还在行李卷里偷藏着五颗手榴弹。
经过对验印号,就是他原在部队的武器。
也就是在他17岁的时候,成为行窃同伙的马晓伟,除其品质与兄同样恶劣之外,略高二哥一筹的是,胆子更大,心更狠,更狡猾。
他复员后,潜伏着;期待着,并尽力制造麻痹别人的假象,积累掩护自己的资本。
这哥俩迅速粘连一起,狼狈为奸。
据已得到的材料证实,在发案前的一些日子里他们的犯罪活动最为频繁。
他们研究了偷盗对象;偷盗手段,特别备好了化装衣着;行窃工具和在暴露的情况下掩护逃脱的枪支。
并案扩大了警方的视野,提供了更多的物证线索。
犯罪嫌疑人在树林内软土地上留下的脚印,进一步为警方提供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年龄,体貌等方面进行模拟画像的依据。
他常对哥哥强调,干大事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还有模有样地大谈《资本论》,“*说过,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淋淋的”,让哥哥听着不懂和矫情。
而这个所谓的“原始积累”,瞄准的就是第一批富起来的个体户和商人。
不可否认,改革后确实出现了犯罪率增长,犯罪形势加剧的现象,但原因是多方面的。
开放前是计划经济,人与人的收入差异不大,也没有大量积蓄。
加上人员流动不随意,所以,盗窃犯罪多是小打小闹。
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人的控制在弱化,人,财,物的流动加剧,人面临的利益诱惑也更大。
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等财产类犯罪增长较快,这和经济发达国家的犯罪形态类别比重基本相近。
现场勘查和现场访查都在昭示着一个方向,使他们在判断上形成一个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的递进式四重推理:
案犯可能是复员军人。
案犯可能是复员军人中的特种兵。
案犯可能是特种兵中的特等射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