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现在商业地产的门槛已经很高,如果国家继续对商业地产进行调控,那么注定小公司都会破产,大公司也是难以为计。若是采取再提高贷款门槛,以及在税收上进行调整,那么会使商业地产的空置率更高。
商业地产的定位应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这个城市的定位,这是相辅相成的。重庆有一个地方叫磁器口。这个地名同北京的一个地名一样。重庆的磁器口是一百多年前商家之地,码头非常繁华,古色古香一条街,相当于北京过去的前门大栅栏感觉。昔日的商家、帮会都在这里活动,市面都是由帮会维持,有一套商业规矩,而且生意非常红火。据说五、六年前,重庆政府准备拆掉这条街,但遭到很多专家和老百姓的反对。最后,重庆市政府经过研究把它保存下来。这条商业街确实一片繁荣,家家户户生意做的很兴旺。它告诉我们;商业定位和城市定位,千万不能千市一面、千城一面,要有其特色,必须走自己的特色之路才能吸引广大的商户来这里投资。
目前,中国太需要这样带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城市或市场。这也说明,进行市场和城市定位时,不能简单用政府行为限制它,或简单改掉一些有生命力、有文化积淀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定位才会更加的准确,区域经济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正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商业地产也一样。各地的民情、民风不同,不能单用一个行政命令去“一刀切”。商业地产的发展不能急,不能恼,要“和平演变”。
商界有个洗牌的过程,因为大小企业在国际化面前,都会接受一个严峻的考验。考得过关,考不过关,出局于否,就看企业的综合能力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市场面前也是人人平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章 给自己留够底牌,不要先期投入资金太多(6)
前期业态定位不反复、不折腾是商业地产招商的重要原则。宁可前期多费时间与商户沟通,多做调查研究,也要开业时“一炮打响”。“三起三落”的商场再重振旗鼓那是难上加难了。
不管出局与否、洗牌与否,商业地产都面临着招商难、难招商的现象。招商成功60%、70%达到开业的要求之后,那就基本成功。招商不成功,所有的经营理念就会变得苍白无力,所有的方案都是废纸一堆。招不来商,大谈国际最一流的理念都没用,真本事就是在招商上。招商难、难招商,已成为商业地产发展的瓶颈。把目标瞄准在世界500强,国际一流品牌的同时,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对接国际品牌,二是对接浙江商人。因为浙江大商家和小商家都在抱团,把一大帮的浙江企业家、浙江商人串起来集约经商,达到规模效益。
就现状而言,商业地产有四点新思维:
第一,做商业地产必须是高起点。高起点就是要将本土化与国际化接轨,具有国际化的眼光的同时要更符合中国的发展国情,但高起点并不就是国际化。我们国内现在的消费能力实在太强了,内需也太强了。有些人就知道要瞄准世界500强,开口闭口就是要世界500强的企业或商家,而忽视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比如有一个项目,我在07年春节前后,分别考察了两次,老板开口闭口就讲,要将辐射能力达到1000平方公里,要把世界500强的品牌引进进来。平心而论,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都要同世界500强接轨,都要求该地的市场达到几千平方公里的辐射能力,这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
第二,做商业地产要低姿态。瞄准世界500强的同时,要从一平方公里做起。没有一平方公里,那有一百、一千平方公里!做商业地产一定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现在许多人往往用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商业概念套用本地的商业,往往用北京西单、王府井的商业概念来套本地的商业。招商目标定位过高,忽视了本地的消费能力和本地的商户,大大高估了所在城市的消费功能和商业辐射能力。有些三、四线城市都在开发大规模的商业地产,造成了定位难、招商难,一下子就难到底了。高起点,一定要有低姿态,要结合本土和区域经济特色来做,就可能会做得更好。
第三,做商业地产要融集民间资金。按照浙江商人资金运作的手段都是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从没听说手头有100个亿都在运作同一个项目的。不妨借鉴浙江商人是如何运作资金、如何做商业地产的方法。浙江本土的三线城市,如;义乌、永康、台州经过十几年的运作已发展成为有国际化影响的、有特*域经济的城市。在这些地方,大多数民营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