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子,他看出来了,李泰是自己的对头,所以他也暗中结交朝臣,积蓄力量,要跟李泰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甚至于他还使出了政治斗争中最下三滥、最无奈的招数——刺杀,但是没有成功。
满朝文武都看出来了,太子和魏王之间早晚要爆发冲突,在凌烟阁绘制功臣像的半年前,也就是贞观十六年(642)八月,褚遂良就劝过唐太宗。他说:“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意思是现在天下无事,唯有太子之争需要解决,您需要早日确定他们的地位。太宗听了以后反应很特别,《资治通鉴》记载说“上闻而恶之”,也就是非常厌恶大家议论此事。为什么呢?因为触动了他内心的隐忧。他怕人们把这个事和他当年玄武门事变联系在一起。
第4页 :
o米o花o书o库o ;http://www。7mihua。com
玄武门事变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太宗始终担心人们质疑他的合法性,唐朝民间不是没有这样的声音,唐代的史料多数出自官方和士大夫之手,草根阶层的声音很少,不过有一件在敦煌出土的文书,名叫《唐太宗入冥记》,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神话故事,但起码能反映部分老百姓对太宗政权合法性的质疑。
故事记载有一个人叫崔子玉,是个不起眼的小官,但是他有双重身份,什么身份呢?以生人判冥事,也就是说人家是活人,但是有一份兼职,而且还是夜班——在阴曹地府当判官,结果有一次把皇上李世民拉到阴曹地府中来了,李世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李世民跟着崔子玉刚到院子里,就听到有两人在哭泣,他问这是谁在哭,崔子玉回答说:“不是余人,建成、元吉二太子。”
李世民还强作镇定,说:“朕不因卿追来到此,凭何得见兄弟?”他说不是你拉我来,我哪里有机会见兄弟们啊。
崔子玉回答:“二太子在来多时,频通款状,苦请追取陛帝位,是为唐太宗。下对直称诉冤屈,词状颇切,所以追到陛下对直。”建成和元吉在阎罗王面前告您状可不止一天了,所以今天把您拉到这里来对质一下,紧跟着崔子玉说:“惟陛下不用看去,甚将稳便。”您当真打算进去看望建成和元吉?您若不去,我还有办法让您回阳间,要是您执意要去,冤家对头打起来,我可保不了您。
太宗听了这话,赶紧一低头,跟着崔子玉顺墙根溜到厅堂里面去了。到了里面,按理要开始审问你生前做过哪些善事、恶事。崔子玉拿起文书劈头就是一个重磅炸弹:“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去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
唐太宗听了这个问题,汗如雨下,“闷闷不已,如杵中心”,杵到心窝子里了,张口结舌半天嘟囔了一句:“此问题交朕争答不得!”我没法回答了。
崔子玉赶紧帮忙:“陛下答不得,臣为陛下代答得无?”您回答不出来,我替您回答阎罗王可以不?太宗巴不得啊,于是崔子玉高声说了六个字:“大圣灭族安国!”什么意思呢?这是把太宗比作周公,当年周公辅佐周成王,兄弟管叔、蔡叔叛乱,周公平定叛乱,杀死管、蔡,换取了国家的安宁。崔子玉这六个字一下子把太宗拔高到这个层次上了,太宗自然高兴。
这里顺便说一下,原文书是残破的,“大圣灭族”后面两个字看不清,“安国”二字是现代学者研究后补上去的。
最后在崔子玉的运作之下,太宗的魂魄得以返回阳间,继续当他的皇帝。崔子玉也没白干,咱们说了,他不是小鬼,是活人在阴曹地府兼职,所以太宗皇帝给了他很多的赏赐,封官许愿。
学者们研究认为这件文书是武则天时期形成的,距离太宗时期很近。换句话说,一直到太宗死后,还有人在暗地里议论他的玄武门事变,甚至不惜对他进行丑化。
一代英主唐太宗,怎么被他同时代的人如此奚落呢?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觉得盖棺都不能定论,非得等到与他有利益瓜葛的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代人故去才能有个冷静评价的氛围,这个要多久呢?以我的看法可能至少要一百年。西方有句谚语:“大树倒了才知道有多长”。太宗的明君声誉那是越到后面越受人推崇,他在世期间,人们看到了他的好处,也还记着他的劣迹,而这正是太宗最担心的。
第5页 :
所以在太上皇李渊去世之后,太宗底下有一系列动作,其中包括舆论宣传攻势,用来宣扬他的继位是合法的,诛杀建成、元吉是正义之举,而图画凌烟阁,我认为也是这一系列举措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