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帝”,克罗格公司不断推陈出新,上演一个又一个商业零售业的“第一”传奇。
把“上帝”放在嘴边上容易,放在心上难。克罗格公司做到了,因为顾客就是公司的情人。
情人与老婆有什么不一样吗?
不一样的地方多了。
简单来说:情人挑剔,矫情,难伺候,一不小心,小脸一绷,不理你了。那还得了,就得赶快赔不是,还得赔笑脸。对顾客没有这么个劲,想让人家在你柜台上掏钱,美的你。
至于想着下次再登你的门,做梦吧。
但情人就那么好哄吗?非也。一般的小伎俩只够新鲜那么一段,要想长期拢住芳心,策略就是花样翻新,让其跟着你的爱意转,迷迷糊糊地“上了贼船”。
当然,将顾客当情人不是用计谋蒙骗,而是真诚待之,出发点必须端正。那种一时聪明耍手腕的,不好使。
克罗格公司对顾客的“情人情结”,属于“真诚到永远”的那种,而且多少年了,一直创新,从不嫌麻烦,可谓无微不至。
为纪念克罗格公司成立100周年,公司出版了一部名为《 创新100年:克罗格的故事 》的大型宣传图书,书中写道:100年只是历史的一瞬间,所以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克罗格公司的事迹: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是啊,对顾客的投入,是最大的产出。
4。麦当劳:不想关门,那就学会改变(1)
“我们一直骑在一匹赢得过很多次冠军的马上,所以当我们下马时,很多人感到沮丧,但是我很高兴它这么早就发生了。因为它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来,在各方面做一些真正的改革。现在我们拥有的是一整个马厩的新马。”
谁能想到,说出上面这番话的人,曾经是个收发室的小职员。
1941年,迈克尔?昆兰出生。
昆兰的成长是一个奇迹。
这个在生活中磨练出来的勤奋、坚毅、果断的小伙子没有想到,最初到麦当劳干的是收发室的兼职人员。他也没有想到,1987年3月1日被麦当劳公司董事会遴选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三年后,在他49岁的时候,就任董事长,承担起管理这家在全球拥有十几万名员工的跨国公司的重任。
但这个时候的麦当劳已经成立40多年了,由于几乎将全部精力用在如何扩张、如何发展壮大上,而忽略了对顾客的需求,处处以老大自居。在更多的快餐店不断切入、争夺市场“蛋糕”的情况下,麦当劳的日子日趋艰难。
昆兰意识到麦当劳的问题所在,他对他的经理阶层说:“公司上下所有的傲慢自大都必须丢弃。我们所坚持的美国价值观已经和现实不符,才使顾客弃我们而去。”
一些人显得麻木不仁。
对此,他决定必须给予公开的痛斥,刺激一下麦当劳僵化的神经:“麦当劳必须用卓越的服务改变一下传统的经营观念。我们不要认为在讲究服务效率的前提下,顾客就是只能接受纯麦当劳式的食品。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如果麦当劳不想关门,我们就只有学会改变。”
1991年3月,麦当劳内刊《 管理通讯 》封面上,昆兰一手拿麦香鱼,另一只手拿着生菜。这张照片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但它在整个系统中传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如果顾客要吃生菜的麦香鱼,我们就该照做。
昆兰为了传达自己的思想,在员工中灌输“关怀顾客文化”的理念:“我们经历最大的一次改变是,我们愿意用顾客的眼光来挑战我们的每件事情……这样我们可以免受传统的束缚,改用策略性的思考。”
这个变革遭遇到了阻力。一些人认为,整个麦当劳快速服务的概念基础是建立在标准化的操作制度上,产品不能有例外的组合。即使要满足顾客的特别要求,也会花上较长的调整时间,并为工作人员带来困扰。
昆兰面对保守毫不妥协,针锋相对:“尽管新技术是麦当劳做到顾客‘完全满意’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改变员工服务的态度。员工必须积极利用新技术,来满足顾客的要求。麦当劳要从自己评估自己,改由顾客评估其表现,这是个新的评估方式。这也决定麦当劳能否被顾客接受的方式。”
昆兰发动了一场革命。接着,他在麦当劳系统中开展所谓的“提升服务计划”,从顾客的角度来看个别餐厅的营运状况,并授权地方经理和服务员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顾客。
麦当劳的一系列文化革命,带来了物质成果。麦当劳在美国国内的营业额在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