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0天左右,饲料主要是绿豆和小米。粮食统购统销和公私合营后,价格没有差异,企业也失去了自己寻找原材料的权力,全聚德的鸭子统一由国家调配,差不多都是来自劳改农场的老鸭子。这种鸭子烤出来不脆,咬不动,当然不好吃了。 。 想看书来
当代中国(2)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持老字号原有的优质,有关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对有些商品,如百货中的一部分,国家不再统购统销,而是要进行相应的质量选择,好的要,不好的不要,以形成好货价高、次货价低的差异性格局;实行奖金制度,调动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量做到内行管理,强化责任制度;保证供应好的原料,以确保国有企业的产品质量。
显然,这些措施都是在保持国有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效仿自由市场体系的做法,实现局部的修改和调整,试图创造出类似市场竞争的激励制度。
但是,这些效仿自由市场体系的做法是不可能真正创造出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市场体系的激励机制不可能在非市场的环境中发挥作用。效仿只能得到皮毛,真正内在的经营机制是无法效仿的。于是,人们看到,不管怎么努力改革,这些老字号在成为国企以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产品质量下降其实不过是诸多负面结果之一而已。
老字号的困境在物资供应紧张的时期还不明显。那时,物资极度匮乏,人们无暇考虑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准,能够买到东西就谢天谢地了。
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渐恢复,物资供应紧张的局面不复存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准,作为国有企业的老字号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明显了。面对市场中大量出现的新竞争对手,老字号很少有表现出强劲竞争力的。有关部门确认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中,目前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效益好的只有10%。2001年3月,有着300多年历史,曾经号称“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的著名老字号企业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因为连年亏损,向法院申请破产;曾是杭城西点第一品牌的“海丰”西餐社,因为没有及时进行产品和管理更新,被许多后起的西点生产企业超越,不得不在新世纪到来之时黯然倒闭。
所有的老字号,原来都是市场竞争中的胜者和强者。他们的创业者,许多都是两手空空的平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他们在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开创出了享有盛名的企业,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老字号的绝大多数却成为无法自保的可怜者。不要说战胜竞争对手,如果没有外界的刻意帮助,他们甚至都不能继续生存。
在探讨老字号危机这个问题时,最常听到的理由就是这些企业由于历史悠久,因此积累下许多经济包袱,比如过多的退休人员,陈旧的设备,难以革新的传统工艺等等。总之,这些企业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垂垂老者,很难把他们和生机勃勃的市场竞争者形象联系在一起。他们悠久的历史好像正是他们最大的负担。
可是,如果看看世界上那些大企业的话,就会发现,其中最强大、最不可战胜的企业往往正是那些年代悠久、历史绵长的老字号。杜邦公司创立于1802年,汇丰银行创立于1865年,通用电气(GE)成立于1892年,IBM成立于1911年。这些企业无一不以其悠久历史而自豪。从来没听到他们抱怨自己的历史太过漫长,以至于给现在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实际上,悠久的历史是这些企业最可宝贵的财富。正是由于拥有悠久的历史,他们才得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庞大的资本。
当代中国(3)
在漫长的历史中,他们遇到并且战胜了各种各样的竞争对手,他们经历了战争和革命、危机和萧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在几十上百年中,他们取得了各种各样的成功,也犯下了各种各样的错误。无数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使他们拥有了那些新进入市场的竞争对手所根本无法具备的优势。他们的悠久历史,正造就了后来人难以逾越的高峰,而根本不是什么沉重的历史包袱。
虽然都是地地道道的百年老店,但很少有人把那些巨大的跨国公司称为老字号。老字号这个概念,似乎专指那些已经失去市场竞争力,只能依靠回忆过去、打文化牌来生存的所谓传统老号。这些老字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市场经营者的形象,而成为某种文化符号。而老字号蜕变为文化符号的过程,实际上正蕴含着老字号失去活力的深刻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