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会,向成王进了句谗言。他对成王说:“您知道周公为什么要辞官回乡吗?”
成王说:“周公是按照先考的遗愿办的啊!”
官吏说:“那只是表面上的理由。”
成王对官吏的话很感兴趣,问:“那你说他真实的理由是什么呢?”
官吏说:“他是看不起您,才不愿意继续为您服务的。”
成王说:“你有什么根据这样说?”
官吏就把 周公在酒席上的话添油加醋地对成王说了一遍。
成王本来在心里就对周公有所戒备,一听官吏的话,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对身边的执事下令:“快去把周公给我抓来。”
一个执事答应着,立刻招集人马,离开了东宫。
好在这个执事平时十分仰慕周公的为人,特意派了名亲信,快马加鞭,先赶到周公府上,告诉了周公这个消息,使得周公有所防备,骑上一匹快马,直奔汉水北岸而去,因为那里是他一个儿子的封地。
待执事赶到周公府上时,周公已经跑得无影无踪,执事这才舒了一口气,回去禀报成王,说周公不知去向。
成王暴跳如雷,逼着执事撒开天罗地网,务必将周公抓捕归案。
执事阳奉阴违,一面应付,一面立刻派亲信去找远在洛邑的召公,因为他知道满朝文武只有召公能救周公的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四十六
当召公听说周公遭小人诬陷,亡命逃到楚地之后,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他是深知周公的为人的,仅从致政成王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周公的高风亮节。要说别人谋反,召公可能会相信,但要说周公想谋反,召公无论如何不会相信。他急匆匆赶到东宫,要为周公鸣不平。
一见成王,召公就拍着胸脯对成王说:“我敢那自己的脑袋担保,周公绝对是个忠臣。”
成王问:“何以见得?”
召公说:“武王临终前,周公曾亲自在宗庙设坛,愿以自己的性命替代武王上天服伺先王,这是我和姜太公亲眼所见,周公的祷辞现在就藏在王宫的图书馆里,你不信可以去查看。”
成王余怒未消,当即随召公来到王宫的图书馆, 问诸史是否真有此事,诸史证明确有此事。成王还不相信,问:“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不知道?”诸史说:“周公不让我们对任何人说,所以我没敢告诉任何人。”
说着,诸史领着成王进了图书馆的一间密室,打开了一个木柜,从里面拿出一卷卷竹简,没想到,无意间又翻出了当年成王病重时,周公愿以身替代成王的祷辞。成王一见,激动得泣不成声,当即传令杀了说周公坏话的官吏,并在执事的引导下,亲自驱车去汉水北岸迎接周公回朝。
周公为周朝的建立和稳定鞠躬尽瘁,耗尽心血,还没有写完《周官》一书,生命就走到了尽头。临终之际,他向成王表示了死后愿葬在洛邑的请求,这意味着他将以一个大臣的身份而不是以一个前国君的身份了此一生。成王答应了。
可是,就在即将为周公举行葬礼的时候,突然刮起了大风,继之是炸雷和暴雨。连田里丰收在望的庄稼也被大风刮倒在地,碗口粗的大树也连跟爸起,这使周族人内心充满了惊恐。
成王也心存畏悸,找来诸史占卜。诸史看了卜兆后,对成王说:“这恐怕是因为周公的葬礼引起的。”成王追问:“有何不妥?”诸史回答:“周公称王是得到武王遗诏,而且在祭祀时告诉了周族的列祖列宗的,周公的身份应该是国王而不应该是大臣。所以,以大臣之礼葬周公不合周礼,天降风雨一定是先人们发怒所致。
成王一听,很是恐慌,立即收回成命,觉得以国君之礼,把周公葬在毕原王陵,与文王和武王等葬在一起。并且特赐周公的封国——鲁国革车千乘,七百里土地,比一般诸侯封地不过百里超过六倍。另外,特命鲁国保留天子祭祀所用的礼乐,外祭则在郊社,内祭则行大尝(示帝),在大尝(示帝)上升歌《清庙》,下奏管《象》,史舞者执朱红色的盾牌和玉戚表演《大武》,以八八六十四人的队列表演《大夏》舞。
成王的决定作出后,烈雷、狂风、暴雨即刻停息,倒伏的庄稼被农人们扶起后,很快就恢复了生机,周族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周朝的历史也从此出现了“成康之治”的可喜景象,“刑错四十年而不用”,天下由大乱达到了大治。
而鲁国与卫国一样,直至亡国之日,都没有像其他诸侯国那样,自立为王,这完全是因为周公的后代子孙忠实地执行了周公制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