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页)
亲亲”与“尊尊”的原则。。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期盼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保存着一些原始社会的氏族遗风,比如在燕国的祖庙、齐国的社稷坛、宋国的桑林、楚国的云梦泽等地,每到仲春季节,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让那些未婚的士与女们,借此机会相聚、相识、相恋,以至最终找到如意的伴侣。在此期间,即便是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男女二人情投意合,哪怕是私奔,家长与氏族也不得干涉。这里所要讲述的就是齐国一个叫孟姜的美少女在这一年的社祭前后遭遇的一些故事。
在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美女,叫孟姜。与现在的姓名排序不同,那时的女子,名在前,姓在后。孟是名,姜才是姓。孟是排行老大的意思。孟姜也就是姜家的长女。
要说起孟姜的美貌来,有诗为证: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她的手指像初生的白茅嫩芽一样柔软,皮肤像冷凝的油脂一样润泽光滑,脖子像天牛的幼虫一样白皙细长,牙齿像瓠瓜子一样整齐洁白,脸蛋像螓虫一样珠圆玉润。一笑腮上就现出两个浅浅的酒窝,顾盼间更显出流光溢彩的眼仁和冰清玉洁的眼白。这虽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歌,但一旦从卫国传到齐国,百姓们便把它当成赞美孟姜的诗,只要孟姜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响起这歌声。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有着如此美貌的孟姜二十好几了却仍然没有找到可心的情侣,不是她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自惭形秽,不敢贸然上门提亲,怕丢了面子,成为整个齐国的笑柄。
孟姜的父母为此事真是愁白了头,操够了心。情急之下,竟然给孟姜下了死命令,如果今年的社祭期间仍然找不到如意郎君的话,就收回孟姜的自主权,由父母做主,为她选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孟姜几年寻觅未果,也有些灰心泄气,只好答应了父母的要求,把最后的希望放到了今年的社祭上。
在举行社祭的前一天晚上,孟姜在皎洁的月光下,暗自跪地乞求上苍,不要辜负她的一片苦心。躺下后又辗转反侧,浮想联翩,直到困倦已极,才进入梦乡。可仅睡了不一会儿,就听到了鸡啼。孟姜没敢再塌实睡去,半梦半醒地熬到第三遍鸡啼时分,就赶紧起床,穿好衣服,出门来到井边,用瓦罐从井里提上来清亮的井水,倒进铜鉴中,开始就着熹微的晨光,对照着井水梳妆打扮起来。
还没梳洗停当,已经听到窗外的人声由远而近,再由近而远,向着社坛方向而去。孟姜这才加快速度,换下身上的粗麻布衣,换上了一件洁白的细葛布衫,临出门时又披上一条墨绿色的围巾,最后对着铜鉴里的井水照了一下,才款款地出了门。
当孟姜走到街上时,只听得社坛方向已传来“彭彭”的鼓声,孟姜知道,一年一度的社祭已经拉开了序幕,不由地加快了脚步。
舞恋
齐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都有两个社。一个是国社,位于王宫的右边,也就是西边,这是王宫贵族们祭祀的社。一个是郊社,在都城的东门外,是国人也就是平民们祭祀的社。孟姜的父亲只是个平民,所以孟姜要去的是位于东门外的郊社。
孟姜赶到郊社时,那里早已人山人海,但因为郊社的位置设在一个小山丘上,所以孟姜远远就能看见在社坛上挺立的一株白榆树以及白榆树下婆娑起舞的一群舞者的身影。从鼓声的节奏中,孟姜听出,他们跳的舞名为万舞。此舞分上下两段,上半段为武舞,表现将士们出征的情景,动作刚劲有力;下半段为文舞,表现将士们得胜还朝,饮酒庆功的场面,动作舒缓优美。孟姜看到的是上半段舞蹈。
孟姜从人群的缝隙中,踮起脚尖,引领观望,才注意到舞者都是清一色生龙活虎的棒小伙,领舞者身材魁伟,左手持龠(一种像箫的乐器),右手握翟(野鸡的羽毛),仿佛下山猛虎一般,正带领八佾(八八六十四人)的舞队,在疾风骤雨般的鼓声伴奏下,辗转腾挪。因为舞蹈已经进行到了高潮阶段,所以小伙子们跳得满面通红,好似涂了一层厚厚的赭石粉。孟姜看得出神,竟忘了鼓掌叫好。
突然间,鼓声骤歇,龠声荡漾,舞蹈的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孟姜知道,这是进入了文舞阶段。舞者们的舞姿开始变得轻盈起来,但目光仍然聚焦在领舞者身上,并随着他的舞步左右飘移,好象一阵和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