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中地区的最高学府陕西理工学院应联合与西北联大有渊源关系的院校,如西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成立“西北联大研究会”,建立“西北联大网站”,在致力于搜求、抢救、整理西北联大史料的同时,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一些与西北联大有深刻关联的学校,应考虑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研究西北联大的历史及发展经验。有条件的或与西北联大渊源深厚的高校还可以在学报中开设“西北联大研究”专栏,使高水平的西北联大研究成果有更多的发表园地;同时,可以在历史系硕士生和博士生中开设以西北联大为研究主题的课程,培养西北联大研究的后备力量。
※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西北联大为什么被湮没(16)
岁月如梭,如今,七十多年前学子芸芸、书声琅琅的西北联大校园已面目全非,另有他用;七十多年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西北联大学子,也都进入了耄耋之年。然而,西北联大那远去的故事、那动人心魄的片断,不应淹没在沧海桑田之中;它一度在秦巴之间奏响的战时教育的弦歌,不应沉寂在缈远的记忆里!
↑◎前往古路坝村的路标
出城固县沿十天高速向西,在盐井口下高速后向天明方向行800米即可看到此路标,沿着这个路标前行一小段就能看到古路坝村和残存的天主教堂。
↑◎城固县原西北联大校本部旧址
图为原城固县考院,此处本是一所小学,抗战时期西北联大迁来后,该小学搬迁至现在的城固考院实验小学所在地。高校回迁之后,此处改作城固师范附属小学。原建筑已经被拆除,只留下了一片空地和新建不久的大楼。
◎国立西北大学校刊
图为本刊记者在采访西北大学姚远教授时所摄。这本校刊一半油印、一半铅印,在右上侧边缘处可以清晰地看到“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几个字。
↑◎黄家坡茶摊喝茶的老人
汉中市汉台区黄家坡曾经是国立西北医学院的所在地,此图是本刊记者在本文作者陈海儒老师的陪同下寻访西北联大遗迹时所摄。图中的老人在黄家坡居住了一辈子,幼年时亲见医学院迁来此处,但因为年事已高,记忆散乱,前后叙述多有出入。现在知道这段历史的多是这样的老人,如不加紧做记录,抢救史料,恐怕这段历史的详细情况以后真的将无人知晓。
↑◎七星寺旧址
七星寺在城固县城西偏北的方向,曾是西北工学院的分校,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在此就读,二年级开始统一转入古路坝上课。在这里,发奋的学子曾经留下“七星夜读”的美好记忆。原建筑在文革中被毁,现存建筑为文革后重建,如今已经被作为城固县良种示范基地和木料场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
格局之变——西北联大触发的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变迁
1
现在看来,当年国民政府组建西北联大和西南联大的出发点就不同:对于西南联大,的确是安排他们出来“避难”的,让他们暂时借居西南,待战争结束后,再将其迁回北京和天津(对浙江大学、中央大学也是做如是考虑的),所以,这些内迁学校的建制始终没有撤销,清华、北大、南开,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建制,所谓西南联大,只是一个战时的临时管理构架而已,介于教育部与三个独立高校之间,以便三个学校共享资源、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对西北联大就不一样了,当初刚一组建西安临时大学时,恐怕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把这批高校永久地留在西北。
从组建两所联合大学的成份上可以看出其中的玄机。西南联大的三个成员,清华、北大和南开都是综合性大学,同质性很强,将这三所学校平铺在任何一个广大的区域,是不足以形成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的。西北联大则不然,它是以当时中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国最好的工科大学——北洋工学院,以及规模最为庞大的综合大学——北平大学为主体,又加上了当时最有特色的河北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河南焦作工学院,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以及专业的科研机构——北平研究院共同组成的,涵盖了作为基础的师范教育(包括附中和附小),作为应用的工程技术教育,以及作为教育、科研发展动力的综合大学各个方面,是一个具有持久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只有将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移入广袤的西北大地,才能从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