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用挥杏龅焦�庋�睦�眩�裁挥龅焦�庋�幕�帷:退�艽�吹募壑当龋���懔恕!�
山东的一家民营企业润兴投资集团,以75万美元的低价收购了美国品牌家具有限公司,而美国品牌家具有限公司的资产约为275万美元。润兴投资集团办公室主任于波道出了一部分中国中小企业的心声:为了不像其他企业一样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一直希望在美国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没想到次贷危机的爆发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即使我们肯花更多的钱在当地注册公司,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和多家品牌销售商建立关系。通过收购美国本土公司,不仅可以借此来批发销售自己的产品,也可以通过现有商场来实现零售,从而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企业扬起借道品牌出海的风帆,但海外并购也要三思而后行:并购必须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要盲目跟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还缺乏经验,对外国企业及其法律环境还不够熟悉,要对被收购项目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后再考虑并购。双飞集团在并购前,就对Solar公司进行了详尽的考察,“我们是对Solar公司的财务数据如经营品牌的费用、卖给超市的价格等一一过目,对Solar公司内部进行详细调查后,才决定收购的。”在收购品牌时,最好把品牌与渠道同时收购。如果没有渠道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照样施展不开拳脚;而且,只是收购该企业的品牌,生产基地仍在国内。这就意味着即使贴上海外品牌的标签,产品仍然会出口到美国,而企业自身也会陷入“打自有品牌销路不佳,打外方品牌又成简单加工”的困境,体现不了海外战略的优势,削弱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企业,不应该成为池塘里的鸭子——由于暴雨的缘故水面上升,便开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由于河水干枯水面下降,便开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下沉。如果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就不会随着水面沉浮而被动升降,就能保持良好的制高点。金融危机,恰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塑造品牌的捷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过剩人才”:看上去很美(1)
股神巴菲特一向高调宣称,“低迷正是进入良机”。萧条时期,恰恰可以借鉴巴菲特,进行反周期的人才操作。与站在钢丝绳上抄底资本市场及并购企业相比,抄底人才的风险最低,留下的后遗症也较少。
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就为我们提供了抄底人才的典型案例。二战刚刚结束,家园被毁,实验室被炸成碎片,德国大量科学家无用武之地。美国政府乘机纳贤,德国科学家应声而来,成了美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力军。其中,主持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V2导弹之父”冯·布劳恩就是在二战后美国挖德国“墙角”挖来的。
国内大批企业倒闭造成了劳动力过剩的假象,不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刀阔斧地裁员,一些高科技类企业也裁得热火朝天,以至于一些企业员工谈“裁”色变。劳动力供大于求,企业不必为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心急如焚了。在上海,有一家民营汽车配件企业,当很多同行频频举起裁员大旗时,这家企业却委托猎头四处寻找从汽车企业被裁掉的优秀人才。经济景气时,企业庙太小往往留不住大菩萨。但如果经济不景气,为求生存,再优秀的人才也会对就业条件的要求降低不少,中小企业可以趁机招兵买马。
国内有人才可淘,海外市场的可淘人才更多。
处于旋涡中心的美国首当其冲,2008年美国失业人数总计260万人。作为旋涡中心的中心,华尔街也是“裁”声一片,其中华人街已经有12万人丢掉工作岗位,预计到2009年裁员人数可达24万人。一位沮丧的员工如此描述他们同事的被裁经历,“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借贷、衍生证券造成的种种麻烦,却完全无能为力。如今在曼哈顿中心街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手抱纸箱黯然离开的员工;中午领取餐盒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发现多出了几份——那是属于上午刚刚离职同事的午餐。”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大量制造类企业也陷入了资金链危机,为过冬,它们也不得不节衣缩食过日子,裁员、减薪更是它们常用的过冬手段。2008年12月5日,通用汽车在已经裁员1600人的基础上,计划再裁员5500人;克莱斯勒称将在2008年12月31日前,削减5000个白领和合同工岗位,有约14300名受薪工人被迫中断在克莱斯勒的工作;2008年12月9日,福特旗下的沃尔沃将裁员2721人。
对于未来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