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我们的练舞房比起其他地方异常凉快,或许归功于天花板上那五只飞速转动的电风扇。音乐是从不停止的,那对红色的音箱歇斯底里地嘶吼着,节奏强烈的舞曲使空气都躁动不安了。本来就“宽阔却凌乱”的练舞房因为镜子的存在,更是“宽阔却凌乱”了:地上破旧的抹布、墙上肮脏的脚印、散落一地的宣传单和纠缠的数据线,全都成双成对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而自己面对着明亮的镜子,不用回头也仍旧看得见背后大汗淋漓却没有停歇的少年们,汗水侵润了他们本该干净的T恤,刘海湿漉漉地贴在额前,长时间练习着千篇一律的动作。
这才是真相。并非那么轻松自如就能够在台上发光发亮,博得尖叫与掌声,若不是在这样炙热的天气挥汗如雨,又如何光彩照人地舞动呢?同样的,每天晚上背着个巨大的木吉他去学习的Candy,她纤细的手指也渐渐磨出了茧,即使她弹起吉他仍旧那么差劲,努力却不容忽视。生活远比小说客观公平,永远不会出现不费吹灰之力就璀璨生辉的主人公。
每一个少年,哪怕是人们眼里不学无术、离经叛道的少年,也是会为了内心所渴望的梦想而奋斗吧,即使用最宝贵的青春作为代价也无怨无悔。想要摒弃幼稚无知的过去,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盛放的青春,不需要奢侈的一线大牌,不需要小资情调的星巴克,不需要灯红酒绿的都市迷梦,只要一个旁人看似离谱自己却愿意为此奋不顾身的信仰。谁没有做过叫做青春的梦,即使一无所有也美好得不像话。
2009,夏。
头顶上方的风扇迅速转动着,数学老师孜孜不倦地在讲台上比画着,昏昏欲睡的午后,空气都凝结了,我前面穿着阿童木T恤的男生把武侠放在抽屉里偷看,在这样安静的教室,我几乎能够听见他翻书的声响。
我别过脸,对面教学楼空空如也,颇有一种“人去楼空”的萧条。于我而言只是度过了几天短暂的假日,于高三学生而言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关键时刻。那些“人比黄花瘦”的学长学姐,他们憔悴疲惫的模样始终挥之不去,在我们这所升学率不高的学校里,他们能够实现愿望吗?那些死去的黑暗晦涩的日日夜夜,还会复苏吗?前几天在高三空荡荡的教室里进行的月考,偶然看见课桌上深深的刻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但愿那张桌子的主人梦想实现。
》》》
已经进入了六月,但一点都不热,和无数个炎热不曾消褪的记忆里的盛夏似乎无法吻合。
不过,夏天毕竟还是夏天,终究无法被连绵的雨水冲走。那深深浅浅的、一望无际的绿色,像是生命般盛大而不可亵渎。今年的仲夏,我的十六岁蹒跚而来,我不明了我将以怎样的姿态完成这一次不可或缺的成长。为了实现自己远走高飞的梦想,我决定做一次冒险的旅行,与Candy期定去云南。向往那里四季如春的昆明,向往那里古朴典雅的丽江,向往那里天蓝水碧的泸沽湖。
查阅资料,制定路线,办学生证,攒钱,并未依靠他人,第一次独自旅行,为了让自己更勇敢,更独立自主,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即使自己一个人也不要退缩了。大抵算得上成长的过程吧。我无法预料将要遇到怎样的曲折,只是一味想要尝试,只是想要尽快摒弃那个一无所知的、卑微渺小的自己。
》》》
在我懵懂的人生观里,夏天并非一个“燥热的季节”可以定义的。它承载了我简单美好的心事,那些少不更事却温暖的时日,堆砌了一整个永不腐朽的少女时代。追寻自由与梦想,遇到青涩却值得喜欢的少年,和自己选择的好友形影不离,这便是“夏天”,一个抽象的,足以诠释青春的词汇。
在度过了漫漫长夏之后,我终究长大了。
》》》 END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那些少年(1)
文/陈虹羽
陈虹羽
2010年第十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关于少年。关于怀念。
壹
七年以前,我,小布和海阳在一起。
那时我们还是满街疯跑的野孩子。我一点女孩子的娴静都没有,拿着树枝和他们冲锋。后来几乎混成了头儿,指挥部下们横冲直撞,他们对我言听计从。这是一个帮派,我们叫它为“X派”。
我,小布和海阳都是老大。我们用钢笔在脸上写一个“X”以示身份。每天下午放学,我们三人领着部分弟子浩浩荡荡地去打街机。他们的书包很脏,我的很干净。我们的书包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