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江玥难以置信,转去打开第一个文件夹“7”。
还是她,很小的人,坐在钢琴前,身体微微前倾,背挺得笔直,手指自然地垂落在琴键上,这是她在家里练习老师教的姿势。还有一张,她歪在一个大雪人边上。江玥记得那天是星期六,她第一次见到下雪,他帮她在院子里堆了一个很大的雪人,她跑进屋拿了他的一根雪茄充做雪人的鼻子,记得当时江珺还笑着说,插上去挺像鼻子的。那时她根本不知道这种雪茄有多难得。
江玥逐个文件夹打开看,原来每个数字都对应着那一年的她。小学、初中、高中的毕业照,学生证,借书证。甚至还有她用钢笔蘸了彩色墨水画的新年贺卡。画得极其糟糕,一个铃铛画得像梨子。很多年后她的绘画技能依旧没有进步,因为最后一张圣诞卡片里的麋鹿看起来更像是毛驴,那是她十五岁时画的。
她怎么也没想到他竟然把它们都扫描了出来,并且一一归档。
江玥还找到一个音频文件,点击了播放,她认出来那正是自己弹的。因为没有人会把愁肠百结的《冬之旅》弹得那么欢快。但她根本不知道有这段录音的存在。它在“17”里面,就是说那是在她十七岁时录下的。江玥隐约记得某个冬夜他们蜗居在家,他一边转动着杯子喝葡萄酒一边看着她的手指在键上叮咚起舞,那次她选的就是舒伯特的《冬之旅》。
“18”之后几乎没什么内容。
直到“22”又出现了许多她的背影。她手里提着鱼篓和折叠木椅往院子外面走,风卷起没有编进辫子的碎发。那是她二十二岁出国前的寒假。她回了祁宁,住的别墅附近有个青山湖,她常常在午后陪俞新蕊的父亲去钓鱼。江玥看出来,这样的背影只有他站在二楼的窗台那里才能拍到。他拍了许多张,如果连在一起看,都能看出她脚步行走的节奏。
江玥惊讶地捂住嘴,这些都是她从来不知道的事情。
她不知道江珺在她背后,在她睡着了之后,在没让她发觉的情形下,曾注视过她,聆听过她,并将这些注视和聆听都留了下来。
江玥也为此感到惊悸悚然,但在惊悸之余又有点心酸,也许还有点忿恨。他为什么只肯在背后凝视她?他为什么不转过来面对她?那样她也就不用凭空猜测他的心意。
江玥继续往下翻,“23”是她在美国的第一年,她拍了许多照片发到他邮箱里。学校,宿舍,常去吃饭的餐厅,每日上课经过的路,一起上课的同学和老师,万圣节派对上她戴着面具,除夕夜和一群中国留学生看电视吃批萨。也许是隔得远了,所以她可以像从前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写家书回去一样,她发照片给他,偶尔附上简短的几句话,告诉他自己适应得很好,生活很热闹。
其实最初的一个学期她过得特别寂寥。
最后一个文件夹是24。里面只有有一张明信片和一张照片。是一张很简单的风景明信片,那时她坐在著名的罗科咖啡馆眼望着少女喷泉,想了很久,只写下一句,“我果然重游罗马了,你呢?”
阿懒探过头来想看她些什么,她却拿手盖住,好像小学生盖住自己的试卷答案不让同桌偷看。离开咖啡座后,她找了最近的一个邮筒把它投了进去。
最后的那张照片,就是她和阿懒站在梵蒂冈广场上。那年他们都是二十四岁,是可以在五月就挥霍掉整个夏天的年纪。两人穿着一式的白T恤、米色短裤,她还戴着墨镜,阿懒手揽着她的肩,她顺势倚着他半边的身体。看不清她的眼神,但看得出她是笑着的。阿懒也笑,露出白亮的牙齿。广场上的鸽群时时被经过的行人飞掠而起,隔一会儿又悠闲地停下走动。他们俩就立身其间,好似两只快乐的大白鸽。
江玥是考虑了很久,才把这照片发到江珺邮箱的。她告诉自己,如果她势必寻不到归宿,那么就找一个同行者结伴浪游吧。
只是她没有料到,这个同行者只陪伴了她小小一段就离去了。
第十九章
28
江玥关了文件夹窗口,闭上眼,江珺也好阿懒也好,都牵动她太多的情绪了。
房间的隔音做得太好,正午时分周遭仍是一片静寂,只听见墙上的钟,咔嚓咔嚓地走动,电脑风扇偶尔有点轻响,江玥在心里默念,好了,好了,该干活了。
打开徐岩辉的译稿文档,江玥专心校对起来,把漏译的,错译的,各种表达的细微处都纠正补上,并在后面用蓝色字体注明她改动的理由。江玥自江珺处学来的做事风格,凡事讲究有理有据,但即便真理在握,也是措辞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