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隔着窗她自己就会微笑起来。她喜欢听到孩子的声音,虽然她自己不愿意承认。
入秋以来,她虽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却是一日不如一日地衰弱了下去。她自己心中明白大限将至,对生命倒没有什么留恋,只是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在这世上是如此的孤寂,只剩下眼前的曹时和院中的襄儿这两个亲人了。
这样想着,不由得一阵心酸。她转过头去,忍住泪意,半晌,才回过头来,打断了曹时的诵经,不同寻常地温和说道:“天色也不早了,观里的师傅对我说,这两日会有大风雨,你也该早些回去,莫要淋在了半路上。”曹时听母亲的语气里有与往日的冷淡孤清迥异的关切,倒有些莫名的惊喜,他走过去将母亲轻轻搀扶坐起,用大迎枕在身后倚住,一边娓娓说道:“不忙,母亲好容易今日精神好些,不如我与襄儿留下,陪母亲一起用过晚膳再走吧。”
青漪略一思量,也就应了。一时观里摆上素斋来,襄儿虽是第一次与祖母同桌吃饭,却因天性开朗,一点儿也不拘束,见席上都是些青菜面筋之类的食物,便吵着要吃鱼丸汤,曹时轻轻斥他不可挑食,他才略有些颓丧地垂了头,委屈地往口中填了一箸米饭。
青漪摸了摸襄儿披垂在脑后的碎发,安慰他道:“今日这里没有准备,等襄儿再来看望祖母的时候,祖母让他们给你煮鱼丸汤来吃,可好?”襄儿便向她露出了笑容,满意地点了点头,也不吵了,乖乖地大口吃饭。
青漪有些伤感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一对父子,襄儿天真未凿,曹时清淡如菊,若是自己不曾那样执着,这是何等可亲可爱的家人,自己也许就可以像平常的老妇那样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了。如今已到风烛残年,即使想要回头,恐怕也时日无多了,这样一想,便将素日里的苦恨愁怨尽皆灰了。
一时饭毕,外面下起雨来,越来越急,敲打着瓦楞叮叮作响。襄儿缠着青漪玩五子棋做耍,曹时坐在窗前,心里想着:不知京城可也是这样秋雨连绵?那个人可是也在倚着窗儿,观赏雨景吗?
他这样出着神,连母亲跟他讲话都未曾听到,青漪轻咳了一声,他才警醒过来,连忙问母亲有何吩咐。青漪说道:“今日天雨路滑,我的意思呢,就让襄儿留在观里过夜,明日你派人来接他回城。观中不可留宿成年男子,你带从人尽早回城去吧。”
曹时答应了一声,辞别母亲,又叮嘱了襄儿几句,便率领从人冒雨下山。到了山下,密雨斜侵入衣,寒冷难耐,随从过来请问是入城还是去湖畔精舍。曹时的目光掠过远处阴沉沉的天空和波涛起伏的湖面,闷闷说道:“去湖畔吧。”方才在观中时短暂的温馨消失殆尽,胸中只觉酸楚沉闷,无可释怀。临行时医官的话语又涌上了心头:“太夫人的病已是针石枉医,恐怕只在今冬明春了。”还有那个密探私下向他透露的:“陛下龙体欠安,太医束手无策。”
他觉得岸边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芦苇,似乎满满地填入了他的胸腔,连呼吸都是窒碍的。京城、陛下、阿茉……离他竟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中间隔着皇后和太子这两道不可逾越的高墙。他摘去斗笠,任雨水在脸上纵横,从人纷纷劝说他赶紧赶路,莫要着了风寒,引发旧疾。他却不想回那个冰冷孤寂的去处,倒是在这个他们曾经无数次谈起的湖边,他还可有些回忆,有些眷恋。
他昏昏沉沉地在随从的强行搀扶之下,回到了湖畔精舍。任旁人为他脱去斗笠、蓑衣、靴子,擦干头发,换上干松的中衣,又端上温热的酒来。曹时自斟自饮了一杯,觉得那一丝从舌根顺着咽喉直到胸口的辛辣带给自己一种莫名的快感,便一杯接一杯地痛饮起来。
他这样的放纵自己饮酒是绝少发生的事情,今日却因为绝望而沉醉,侍从们又担心又惶恐,却都不敢深劝。等曹时将一坛陈酿饮尽、玉山倾倒时,侍从才进来收拾残酒,将曹时搀扶上寝台,盖上锦被,闭门退了出去。
曹时在似梦似醒中想到:人人都说酒能解忧,为何自己却愁上加愁呢?他的耳边只听得外面的风声雨声,如幽客悲泣,凄楚撩人。他轻轻用被蒙住头面,不忍再听那声响,只盼着快些入了梦乡,也许可以会一会那个魂牵梦萦的人儿。
不知道过了多久,锦被滑落了下去,曹时感觉一只温热细腻的手抚上他的额头,带着非常非常熟悉的感觉,他觉得喉头发紧,却不肯睁开双眼,唯恐睁眼一看,梦境破碎。那手在他的脸颊处摩挲,轻轻感受着那胡茬的细微的触感,又拂过他的眉、眼、鼻、唇,一点点细细品读,好似捧着一件珍宝一般的爱不释手。
曹时不由自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