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页)
查文徽遗憾道:“恐怕要令殿下失望了,皆因之前狱卒对金楼施了重刑,金楼直到现在还晕迷不醒。不过好在堂上有金楼的供词画押,此亦足以作为凭证。”说罢即将供词传给高越、张易过目,两人看过之后,不约而同的点头,表示这果然是金楼的画押。
由此也可看出,查文徽等人的准备功夫,确实也做了个十足。
李煜于是猛一点头,道:“既然如此,为了安定局面,使案情早有结论,那我姑且就。。。。。。”依照李煜的口吻,似乎谁都能听出,在他“就”的后面,即是“认了”二字。
不过李煜说的这个“就”字,却是故意拖长了声调,他的目的当然是要吊人胃口,看看宋齐丘、查文徽等人的有趣表情,从而也可以从他们的神色反应来佐证自己的以上猜测。
遗憾的是,堂上宋齐丘、李征古、查文徽都很有城府,脸色由始至终,并没有丝毫波动、变化。
高越却有些按捺不住,急忙打断李煜的话,道:“当然,若是殿下并没有指使金楼做任何事情,殿下亦根本无需承认,张大人与本官,定会还殿下一个清白。”
宋齐丘冷嘲热讽道:“说得倒是好听,何以这么多天下来,案情还是没有丝毫进展?你们可曾抓到了其他嫌犯又或者真凶,找到了其他发现又或者新的证据?哼,随便一句话就能还人清白,高大人可谓断案如神矣,看来天下间从此再也不会有什么悬案、冤案了。按你的意思,车廷规是死得其所的,萧无稽则是死于非命,不能怨天尤人;至于私纵李毂、结交外敌,是否也成了为国为民之举呢?”
宋齐丘咄咄逼人,高越显然招架不住,只好求助的目光望向孙晟,孙晟却估计得到了什么消息,一反往常剑拔弩张的架势,此时竟还显得一副悠闲的模样,只是淡淡的道:“然而依照宋大人的说法,断案只需一个主观的解释,然后就可以无视证据、真相,草草结案了吗?”
宋齐丘反诘道:“然则孙大人难道找到了证据不成?若是如此,还请不吝赐教。”
孙晟目光转向张易,道:“其实本相与宋大人不过旁听,并无权过问此案,我们何不心平气和的,仔细听听大理寺卿张大人有何高见呢?”
经由孙晟如此一说,众人似乎这才知道原来身为案件主角之一的张易还未曾发力。
张易大概亦感时机成熟,在众人期待的神光中,当仁不让的道:“宋大人与孙大人俱为朝廷股肱,若因为意见相左而使彼此心存芥蒂,此非国家之福,此亦张易之罪也。如今大战一触即发,我等身为人臣,当同心协力,共同为圣上分忧才是,千万别是因此案而伤了和气。”
第三十七章 三司推事(下)
李煜不由暗暗称赞,张易不愧是有名的直臣,不畏权势,须知他的这番话虽然言辞诚恳,有劝阻之意,表明他不偏不倚的立场,但如此亦等若在众人面前数落宋齐丘、孙晟,揭露此二人朋党营私,间接使他们难堪,如此不给情面的话,哪怕是李景遂,也未必敢说;更何况,从身份上而言,除了当今圣上之外,恐怕凭谁都没有资格说这样的话。一言即得罪了当朝的两大势力,张易却仍是能够气定神闲的安详坐于堂上,单是如此定力,便远非一般臣子可比。
宋齐丘冷哼道:“国家大事,本公自有分寸,张大人若果真处处为国着想,就当尽早了解此案,使我国民得以全力应付战事,而不是坐在高堂空口说白话。”
张易笑道:“宋大人教训的是,所以接下来,本官将要传唤新的证人上堂,为确保届时能够尽早结案,在本官审案期间,还请宋大人、孙大人不要出言干预。本官断案,有无不妥,百姓心中有数即可。”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哗然,若说张易前面一句话还说得隐晦,那么这一句是明显不给宋齐丘面子了。李煜更开始张易此人愈加感兴趣,若是在张易背后,没有李景遂抑或李璟撑腰,他说话还能如此掷地有声吗?同时更感奇怪,难道除了金楼之外,张易还找到了其他证人?
宋齐丘、李征古听说张易要传新的证人,不禁相视一愕,须知萧无稽遇刺,可谓神不知鬼不觉,先不说是否真有目击证人,即便是有,证人在他宋齐丘的高压之下,亦未必敢现身当堂作证。然而以张易笃定的神色看来,显然并非无的放矢的。
果然就听张易中气十足的道:“传证人奚廷珪。”
李煜心中一怔,奚廷珪这个名字,自己似乎在哪里听过,或者说,是在什么书上看到过。
难道就连普通一个证人,也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