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这倒是实话。如果为了求官谋职,我郭某人甚至还不会到广东这所谓‘蛮荒’之地来的啦!”
“是的是的,但我们还是应该考虑一个适合郭先生身份的位置啦。”
“周先生不必过多费神。我郭某人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是什么都可以担任的。”
“以郭先生的才能和特长当然是在政治工作方面。现在是政治部工作基本上都有了安排……”
郭沫若未等周恩来说完,即抢着说:“我自己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做什么工作都可以,不需要担任什么具体职务,更不希望挂一个顾问之类的空名,能协助别人做好工作就可以了。”
周恩来对郭沫若的态度十分感动。以一个这样有身份的大诗人大教授,能这样对待革命工作,不能不令人由衷佩服。
这时,周恩来就把准备好了的话提了出来,即询问郭沫若对担任政治部宣传科长有什么想法,并说这只是初步考虑,有何不妥还可再议。
谁知郭沫若十分痛快,竟然回答得十分干脆:
“这有什么不合适,我本来只是想当个‘兵’,不用说这还是个‘长’啦!就怕我不能胜任,因为我教惯了学生,可没有管过一个兵。”
李一氓、阳翰笙在一旁听了直乐,心想:让你当宣传科长,谁让你管兵哪!
还是周恩来细致,赶忙补上一句:“初步意见,还可考虑,还可考虑!”
郭沫若对这次谈话十分满意,对任命他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也十分高兴,出来时对李一氓、阳翰笙说:还是周恩来考虑问题周到细致。
周恩来在征求了郭沫若的意见,知道郭沫若对工作安排没有异议之后,很快把情况告诉了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
邓演达听到郭沫若这样一位人物屈就自己属下的宣传科长,不知道有多高兴,立即亲自到郭沫若家里专程拜会,表示他的由衷高兴和欢迎之意,并表示无论郭沫若担任什么工作,是什么头衔,他都会把郭沫若当成“军师”一样敬重。为了表示对郭沫若的尊重,邓演达特意为郭增加了“行营秘书长”这样一个头衔。这虽无关宏旨,但对以后郭沫若开展工作还是有相当的意义。
任命郭沫若为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包括邓演达加封郭沫若为“行营秘书长”,从头到尾都征求了蒋介石的意见。
当时蒋介石身居北伐军总司令之职,而且大权独揽,像任命郭沫若这种事,不可能绕过蒋介石,也不应该绕过蒋介石。当时共产党人及国民党左派同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还处于尽可能采取合理合法方式阶段,一些工作和事情能够通过合法程序当然应该尽量通过合法程序,能够争得蒋介石同意当然也应该尽量争得蒋介石同意。事实上,蒋介石对于有像郭沫若这样的人参加北伐,在他看来有郭沫若这样的人愿意在他麾下“出力效劳”,感到只会增添他的风光,而不至于对他有什么威胁。对于军事行动的政治影响的好处,蒋介石是看得一清二楚的;对于提高他的威信,给人以他能广招天下贤能的印象,实在是大有益处。当然,他并不真正了解郭沫若,并不清楚郭沫若真正的政治倾向。他听见过“郭沫若”三个字,知道此人非一般等闲之辈,是大诗人大作家大教授,至于此人有些什么作品他也未必了了。据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的《党务月报》,广东大学特别区党部致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报告是这样写的:
各种学长,只有文科学长郭沫若先生,很能帮助党务的进展,……能够在重大问题发生的时候,有彻底的革命表示和主张。
这就给蒋介石吃了一颗定心丸。又据郭沫若说,在他随军出发前,邓演达出于对他的尊重,亲自陪同他去见了一次蒋介石。当时郭沫若的军装还没来得及发下来,所以他去拜见蒋介石时还只能穿一身便服。按通常礼节,这似乎有些不讲军纪。不过蒋介石倒也不计较,而是很客气的接见了他。令郭沫若哭笑不得的是,蒋介石知道邓演达曾留学德国,也知道郭沫若留过学,却不清楚是在哪国留学,还认为他是和邓演达在德国留学同学。(其实郭沫若作为留日学生是广为人知的)蒋介石还以不容争辩的权威架式,一嘴奉化腔,指着邓和郭说:
“唔唔,知道啦,知道啦,你们二位是留学德国时的同学嘛,交情深,好共事,好共事嘛!”
当时郭沫若本想说明一下,但看到邓演达一脸肯定的表情,没有丝毫要解释的意思,便也取消了念头。心想:同学就同学,大概他(蒋介石)看见邓演达如此器重我,而我也不计较在邓下面作一名科长,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