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页)
就不再限于知识界,而是几乎遍于全国的各行各业了,且并不限于“白纸黑字”的依据,只要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定性定罪。这样,批判面斗争面就不知道要比前一次多多少人,大多少倍。这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巨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对此,毛泽东本人由于是处在最高领导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威,是否能很快认识得到,我们不大好说;但在郭沫若,我们推论,他或多或少是应该有所意识,有所觉察的。只不过,在对真理、权力、地位、交情等一系列问题上,他不能摆正位置,处理好关系,以至于他必然跟着错误的做法有许多错误的言动。有人说这是郭沫若的悲剧,诚然。但是,这里不也是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吗?
第七章 诗友·文友·解诗人
●一、“一天等于二十年”
1958年,整个中国大地,热浪滚滚。
全国人民被一种理想主义卷起来的大旋风带动着往前奔跑。他们忘记了一切,连刚刚过去的反右斗争也退于大脑皮层的后面。不,更准确一点地说,甚至还有点借助反右斗争的“东风”推动着向前奔跑。
这一年,党中央毛主席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大跃进”的动员令,要人民抓紧时间,加快速度,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事情的发生发展有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
说偶然性,可能1957年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到苏联参加庆祝十月革命节40周年活动时,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的讲话对毛泽东是一次激发。当时赫鲁晓夫面对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代表团夸下海口,说:
根据有待明确规定的初步草案,约在15年内苏联的工业品年产量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铁矿——2。5亿到3亿吨,生铁——7千5百万到8千5百万吨,煤——6亿5千万到7亿5千万吨,石油——3亿5千万到4亿吨,煤气的开采和生产量——2千7百亿到3千2百亿立方公尺,电力——8千亿到9千亿度,水泥——9千万到1亿1千万吨,糖——9百万到1千万吨,毛织品——5亿5千万到6亿5千万吨,皮鞋——6亿到7亿双。
……苏维埃国家现在处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这里已经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建设的更高阶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创造了一切物质前提和精神前提。……现在,当苏联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提高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的时候,我们有一切根据宣布共产主义已经不是遥远的未来的事情,共产主义的光辉宏伟的大厦正日益清晰地在各族人民的眼前显现出来……现在看来,当时赫鲁晓夫说话是多么地没有根据,是多么地不负责任。他凭着伶牙利嘴不断地煽情,不但给苏联人民开空头支票,还向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各兄弟党大许其愿,根本不管当时苏联国内经济是搞得怎样一团糟,更根本不管将来究竟会是怎样,反正是往好里说,不由你不信。
这对毛泽东的影响实在不小。
毛泽东本来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听了赫鲁晓夫的话,心情非常激动。当即对出席庆典的英共领导人说:
苏联在15年后,将在总产量方面和按人口平均的产量方面超过美国;中国在15年后将超过英国。我们今年的钢产量是520万吨,第二个5年计划之后将是1200万吨,第三个5年计划之后将是2000万到2500万吨,第四个五年计划之后将是4000万到4500万吨。
他为表明自己说话有一定根据,还问英共领导人:“英国现在的钢产量是2千万吨,你们看,15年后能增加到多少?”当英共领导人回答英国政府的计划是在5年内把钢产量增加到2千5百万时,毛泽东算了算说:“15年后顶多是3千5百万吨吧!
”
英共领导人没有说话,也不好说什么话。他们明明看到毛泽东是在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但他们何必要扫中国同志的兴呢?更何况,他们也衷心希望中国同志真的能够赶上英国,超过英国!
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下,毛泽东在苏联国庆庆典后召开的61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上发言。他在罗列了一大堆数字之后,向到会的兄弟党郑重宣告:
……中国人是想努力的。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他们想努力,他们非常热心工作,要把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国。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