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龀О��佳蛋嘣谀冢�芄膊�300人。相比之下,我们的人力浪费何等惊人。回国后,他很快指示石油部派技术专家去摩洛哥考察了那座炼油厂。他还亲自向大庆炼油厂介绍了这家炼油厂的情况。
1973年9月13日,周恩来同法国总统蓬皮杜会谈时,对中法经济水平进行了比较。他说:“如果按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来看,我们不能和你们比,我们少得多。你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接近三千到四千美元。”“我们是三百美元多点,你们十倍于我们。”中国需要几十年的努力,“至少到二十一世纪才能达到你们那个水平。”
在对外贸易的计算中,周恩来十分重视比较利益。粮食不同品种的以出养进是其例证之一。
60年代初,经过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到1965年,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已明显好转。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还需要不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周恩来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找去,同他们一起研究,特别是同他们一道对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和小麦价格进行了对比计算。当时,1吨小麦价格是60多美元,大米价格是100多美元,出口1吨大米至少可以换回一吨半小麦,虽然我国进口小麦量大于出口大米量,但加上出口大豆等粮油产品,一进一出,在金额上大抵平衡。周恩来果断地提出了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的以出养进方略。
“两利相权哪个重,两害相权哪个轻,要比较。”这是周恩来解决复杂问题、作出重大决策时运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出口大米、进口小麦,他经过比较、计算,认为一举两得,对国家有利。第一,出口大米,进口小麦,可以多得粮食,增加外汇。第二,进口小麦供应京、津、沪、辽,有利于农民休养生息;并且,小麦便于储存,以备急需。第三,海运费便宜,相反,靠陆路从我国内地运粮到沿海大城市,运费高;通过海运进口小麦供应沿海大城市,既可以节约运费,又可以缓解内地运输紧张状况。周恩来在1967年10月接见全国粮食会议代表和1969年8月接见全国农机工作会议代表时都谈到:通过进出口,可以调剂粮食品种,增加储备,出口好大米、好大豆,差不多可以换回两倍小麦。
执行周恩来“以出养进”的指示,粮食部门和外贸部门通力合作,取得了一举多得的可喜成果。1971年至1976年小麦、大米等进出口相抵,国内增加粮食187。33亿斤,还给国家增加外汇收入7。27亿美元。
…
加减乘除戳破高产“卫星”
…
1956年初,在三大改造高潮之下,有些领导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冒进指标,企图把在7年或者12年内才能够做完的事情,在3年、5年甚至1年、2年内做完。周恩来通过算账,对冒进带来的失误进行了说理斗争,并努力予以纠正。6月5日,他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关于将向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提出1956年预算报告的问题。他说:“三月份通过的预算数字,现在又有出入,动用结余增加到九亿元,数字太大了。”“今天在会上讨论,把数字减下来。”《周恩来经济文选》第260、261页。11月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周恩来通过算账,得出结论:“一九五六年度各种计划指标到底怎样,我们觉得应该说冒了。”“表面看来,预算收入三百零七亿元、支出三百零七亿元是平衡的”,“而实际上赤字有二十至三十亿元。”同上书,第332、 333页。这是由于动用了上年的结余,而实际上上年的结余已经贷出去了,一笔农业贷款有19。7亿元收不回来,预算上没有,而银行已贷出去了。
“大跃进”中,周恩来对那些浮夸的数字、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仅不相信,而且提出了批评。1958年,他在某市郊区看了一块挂牌亩产10万斤的高产稻田。田亩上空,像灯光球场一样,电灯通明,加强光照,旁边用鼓风机通风,实际上是几十亩的稻子移在一亩地里。周恩来看了以后心情沉重,因为有外宾在场,没有直接批评。这一年“大办钢铁”,河南新乡市一天放出生产生铁102万吨的高产“卫星”。周恩来算了算账说,我们在鞍钢,炼一吨生铁,贫矿石要三四吨,炼焦用煤要二三吨,加上石灰石、辅助材料等要10多吨。河南新乡一天生产102万吨生铁,要1000多万吨运输量,这怎么可能呢?
1959年6月8日,周恩来在石家庄视察时指出,统计局有人说:“算账派不能当政,当政的不会算账”,这对我们是个生动的讽刺。他认为对生产计划估得过高也是由于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