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管(即二洞四管改建方案),以加大泄流排沙能力,先解库区淤积之急。他说:“决定二洞四管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既然决定了,就要担负起责任。”他嘱咐在设计和施工中“要兢兢业业地做。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提出来,随时给北京打电话,哪一点不行,赶快研究”。《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33—438页。
周恩来主持召开的北京治黄会议,不仅决定了对三门峡枢纽工程的改建,挽救了一个接近失败的工程,而且明确了治理黄河的战略方针,大大推动了治理黄河的伟大事业。
三门峡第一次改建即二洞四管工程,1965年1月开工。四管工程于1966年5月竣工,7月29日投入运用。两洞工程于1968年8月先后竣工。1968年8月16日二洞四管全部投入运用。
二洞四管工程提高了三门峡枢纽的泄流排沙能力,减缓了库区淤积,为进一步改建赢得了时间。但泄流排沙能力仍感不足。为此,1969年6月,周恩来委托刘建勋、纪登奎在三门峡市主持召开了晋、陕、鲁、豫四省治黄会议,研究了三门峡工程的第二次改建和黄河近期治理问题。
为加强第二次改建的技术力量,周恩来提议清华大学水利系师生到三门峡去,参加研究怎样解决三门峡工程改造的问题。1970年1月,周恩来对他们说,黄河的泥沙问题研究得怎么样了?要把黄河泥沙整个的情况摸清楚,沙从什么地方来的,淤在哪里,怎样处理,这是你们去主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次改建,于1970年至1973年12月挖开8个施工导流底孔和改建了5个电站坝的进水口,大大提高了泄流排沙的能力。
通过两次改建,基本解决了库区的泥沙淤积,保持了一定的长期有效库容,为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和治理黄河开辟了新路。1974年12月20日,新华社报道《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改建获得初步成功》,周恩来在重病中看到这一报道,要人打电话问钱正英:“三门峡改建成功的报道是否属实?”他在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里,仍旧惦记着治理黄河的伟大事业。
…
七上密云水库
…
海河水系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水系。周恩来为治理海河倾注了大量心血。
官厅水库是根治永定河的重点工程,也是治理海河的第一个工程。周恩来说:永定河“清朝的皇帝封它为‘永定’,它还是时常泛滥。不去治它,只是封它,有什么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4页。1950年在治淮的同时,周恩来主持批准修建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以控制永定河的洪水,并作为首都工农业的水源。官厅水库工程1951年10月开工,1954年5月竣工,总库容22.7亿立方米,是继根治淮河第一期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又一项举国瞩目的重大水利工程。1955年8月22日,周恩来视察官厅水库,详细了解了水库工程和效益情况。
50年代后期,周恩来过问了岳城水库、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密云水库的修建。1958年5月25日、6月15日、6月20日至23日,他三次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特别是第三次,他同广大水利建设者同吃、同住、同劳动。唯一特殊的是,每天大家都入睡了,周恩来那间工棚还亮着灯光。他坐在那硬木椅上看材料、批文件直到深夜。1959年6月5日,他在邯郸研究解决开采六合沟煤矿与修建岳城水库的矛盾。他说:“岳城镇水库将来势必要修的,开煤要服从水库。”6月7日,他视察了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在黄壁庄水库工地,他同有关人员讨论了防洪问题。在岗南水库工地,他察看了设计图纸,向工地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详细询问水库设计与施工情况。
1963年海河大水,周恩来带领钱正英等亲自到天津部署如何根治海河。1965年至1966年,华北大旱,周恩来直接部署抗旱打井工作。
特别是密云水库的修建,周恩来不仅是主要决策者,也是主要指挥员。他从勘选坝址、组织拦洪到处理基础渗漏、水库移民等问题,无不一一过问。他七上密云水库,既有修建前的勘察;也有修建中的组织指挥;还有建成后的关怀与保护。
1958年6月26日,周恩来驱车来到密云县境内的潮河、白河河畔,为规划中修建的密云水库勘选坝址。在南碱厂村潮河河滩,他踩着滚烫的沙滩和不平的乱石堆,远望近视,察看地形。他在认真听取水利专家们关于潮白河历史灾害和修建水库规划设想的汇报后,又提出问题与大家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