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臣迫嗽薄9兰频氖�滞��枪傺�恼碌牟�铩@�纾��19 世纪大部分时间内,河南省呈报每隔一年增加1000人。
我们可以猜测宋代的中国人口约为8000万。到1600年可能接近1。5 亿。从1741 年起到1851 年爆发大起义期间,每年人数逐步有可观的增长,从1。43 亿增至4。32 亿。如果我们承认这些总数,那么我们看到,中国人口在1790到1840 年的50 年间增加了一倍。如果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假定18 世纪初的人口总数是2 亿,而到1850 年只有4 亿,我们仍然面对一个可惊的事实:在与西方的接触、对外贸易和工业化能够产生很大影响之前的一个世纪里,庞大的中国人口大约加了一倍。
要解释人口的这种突然增长,我们不能指出中国社会中常有的因素,不过必须找出这段时期内刚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各种因素的组合。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原因,是18 世纪清朝统治下所保持的几乎是完全的和平。当时通过广州的对外贸易有所增加,并且帝国内部的运输工作也可能有些改进。但最为重要的是粮食供应状况。经济学家面对着许许多多不可靠的数字,只好把1368 年以来以600年间的人口记载数,与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总数进行比较。德怀特? 拍金斯假定中国在1400年的人口约为8000万,因此断定,它的人口所以能在20 世纪的年代增加到7 亿或更多,是因为粮食供应逐年有所增加(在1400到1800年之间显然增加了5 倍或6 倍,而在1800年至今又增加了50 % )。粮食供应的这种增加,可能一半是由于耕地面积增多,特别是由于有很多人移居到中部和西部各省,一半是由于生产率提高,农民能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的庄稼。这一技术上的进展采取了多种形式:最重要的是不断从南方引进早熟稻种,使双季收获成为可能。此外从南北美洲也引进了新的作物,如玉米、甜薯以及花生和烟草。例如玉米可种植在华北的干早土地和边缘山地上,用来作为主食,燃料和饲料,占当地所产食物能量的1/7光景。甜薯可长在沙地里,其单位面积所提供的食物能量高于其他作物,它在华南许多产稻地区成为穷人的食粮。农业生产率又由于灌溉工程、农具、耕畜、人粪肥方面的资本投资而有所促进,更不必说人口的增长了,因为它同耕地面积增长得一样快,又增加了一半,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手数和可供使用的人粪肥数量。这样,不断增加的人口靠更为细致的耕作、靠在土地上施加更多的劳力和肥料来养育。
从这比较概括的观点来看,过去600年间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率约为绷沁,总的说来并不太快。然而,18 世纪和19 世纪早期中国人口数的一再加倍,有点类似同时代欧洲部分地由于各处播种土豆而引起的人口爆炸。这种情况给清廷带来了灾难。整个经济增长了,但政府税率不能齐步并进。贸易随着人口增加,但清政府落后了。统治阶级几百年来为维持社会稳定而精心设计的一切办法(如K?C?萧所描述的)都变得人员配备不足而且不那么有效了:各户登记,邻里互相监视的瞥察控制制度,即所谓保甲制;按登记定额征用强迫劳力和征收农税;官仓储粮备荒;由当地讲解员阐释皇上关于教化的圣谕;由官署表扬善人并谴责异端邪说的著作来进行思想控制——由于政府跟不上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步伐,这一切都削弱了。在整个19 世纪,随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大规模膨胀,没有解决的问题却不断增加,如官吏的贪污、地方上的动乱和遍及全国的人心思变。这普遍的危机大大加剧了通常在朝代式微、叛乱四起和重新统一时所出现的困难。人口的压力也已危及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工作。在别处,工业化通常引起人口的急剧增加。但中国的人口在工业化以前就大大膨胀了。这就在人们面前提出了空前严重的人口问题。今天的人民共和国就面临着这个问题。1953…1954 年的登记,虽然还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人口普查,却已列出了大陆中国人口的庞大惊人的总数:5。86 亿。以每年净增2 %这个并非不可能的速率计算,中国人的总数到1957 年约为6。3 亿,到1970 年为8。2 亿,到1974 年为8。8 亿。即使增长率降到每年1。5 %甚或1 % ,中国到2O 世纪80年代的人口仍将超过10 亿。
第07章 叛乱与复辟
中国旧的生活方式怎样崩溃,新的生活方式怎样建立,是现代外界知道得最少的事,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之一。这在过去100 年间是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