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8节(第3/3 页)
&esp;&esp;惊雪作揖。
&esp;&esp; 井底之蛙,不知时局(一更)
&esp;&esp;评判起了争执,张悦固执己见,姚广孝、杨士奇也毫不退让,据理力争。
&esp;&esp;张悦很是恼怒,这两个人到底懂不懂如何评阅试卷?
&esp;&esp;“莫要争执了。”
&esp;&esp;方孝孺见事情有些大,耽误了其他人评阅,便走了过来,对张悦严肃地说道:“姚、杨二人乃是皇上钦点的主考试官,沉脉优劣,把关龙门,若有异议,以主考试官为准,这点,你不会不清楚吧?”
&esp;&esp;张悦有些憋屈,不满地说道:“可是这试卷,违背圣人之言……”
&esp;&esp;“试卷违背圣人之言,不是你违背圣上之言的因由。坐下继续评阅,再有如此文章,直接递送两位主考试官便可,无需再论。”
&esp;&esp;方孝孺严厉地说道。
&esp;&esp;张悦无奈地低下头,他可以鄙视杨士奇出身不正,瞧不起和尚不学无术,但却不能不正视方孝孺,这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读书人的精神偶像。
&esp;&esp;方孝孺见张悦听了进去,便低头看了看试卷,微微点了点头,道:“《礼记》有云,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管仲有过,但依旧是君子,此文之论,善陈深邃,是一人才。”
&esp;&esp;杨士奇接过方孝孺递过来的试卷,充满敬意地点了点头。
&esp;&esp;自从被朱允炆用“刻舟求剑”的言论敲打之后,方孝孺似乎变得不那么固执,虽然他的言行举止,依旧鲜明的周礼风范。
&esp;&esp;方孝孺含笑转身。
&esp;&esp;皇上说的是,刻舟求剑,自己只能找到舟上的痕迹,却找不到剑。
&esp;&esp;研读周礼,便是刻舟,想要求剑,那就需要回到原来的地方。
&esp;&esp;可是,回不去了。
&esp;&esp;历史大势,浩浩汤汤,纵是返回大周时代,那把剑,也被暗涌冲走了。
&esp;&esp;了解学问,是知道舟与剑。
&esp;&esp;使用学问,是知道舟,然后打造一柄新的剑。
&esp;&esp;古为今用,以古明今,方为大道。
&esp;&esp;在这一点上,自己竟不如皇上看得真切,蹉跎半生,只是荡舟而泛,摘星观月,自诩正道,却从未踏上山顶,看一看脚下的苍凉与变迁。
&esp;&esp;人,不能太固执,固执到直接否定他人的观点,而不经过思考与论证。
&esp;&esp;没有依据的否定,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与幼稚。
&esp;&esp;现在,自己不无知了,不幼稚了。
&esp;&esp;孔子的言行未必是完全正确的,他也有以莫须有的名义,杀掉少正卯的时候。
&esp;&esp;圣人的圣,在其功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