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30节(第1/3 页)
</dt>
&esp;&esp;近一年之间,李景隆在阳江招揽船匠三百余人,其他人员两千余,开出五座简易船坞,营造了三艘大福船,五艘小福船,尚有大福船五艘建造过半,可谓是成效斐然。
&esp;&esp;让朱允炆有些意外的是,李景隆并没有请求返回京师,而是主动请命继续留在阳江船厂,镇守广东沿海。
&esp;&esp;仅从这一点,朱允炆便深感欣慰。
&esp;&esp;历史上的草包,也懂得责任与守护了,不仅懂得,还知道如何去做。
&esp;&esp;在奏折之外,李景隆上报了一个消息:
&esp;&esp;三佛齐使臣郑伯,将携国书入贡京师。
&esp;&esp;朱允炆皱了皱眉,吩咐双喜传召内阁解缙与兵部尚书茹瑺,待两人入殿后,朱允炆便将三佛齐使臣之事讲了出来,询问道:“三佛齐国王梁道明差遣郑伯入京,你们如何看?”
&esp;&esp;茹瑺思索了下,说道:“皇上,此事极有可能与五月的澎湖之战有关。我大明水师以浩荡之势,横扫陈祖义,威名赫赫之下,南洋诸国难免畏惧。梁道明有功于大明,此番遣使臣前来,恐是想以友好之心,试探朝廷是否有南下意图。”
&esp;&esp;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看向解缙,道:“你可有不同看法?”
&esp;&esp;解缙沉默了下,抬头说道:“皇上,臣调阅过广州情报,那梁道明治下三佛齐,一直受满者伯夷威胁,时刻有倾覆之危。在陈祖义败退之前,满者伯夷不敢深入三佛齐海域,然陈祖义大败,不知所踪,满者伯夷听闻之后,或转而进攻三佛齐。”
&esp;&esp;“若是如此,那三佛齐此番派遣使臣,应不止是入贡,以结友好那么简单。臣揣测,那三佛齐很可能会请求朝廷出师南洋。”
&esp;&esp;朱允炆眉头一抬。
&esp;&esp;茹瑺认为三佛齐担心大明水师南下,威胁其生存。
&esp;&esp;解缙认为三佛齐请求大明水师南下,保障其生存。
&esp;&esp;这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esp;&esp;茹瑺见朱允炆沉思,便说道:“皇上,若解大人所言属实,三佛齐存在外患,那三佛齐请求兵援,也是可能的。”
&esp;&esp;趁你病,要你命。
&esp;&esp;这对于蛮夷邦国而言,是最常见的事。
&esp;&esp;茹瑺对于南洋之事,知之不多,他的目光,往往关注的是三大营与北方蒙古部落。
&esp;&esp;朱允炆思索了下,说道:“暂且不管他们来意如何,茹爱卿,你告知会同馆,做好接待准备,另外,看看是否可以找寻一份完善的南洋舆图。”
&esp;&esp;会同馆,是朝廷邮传机构,隶属于兵部。
&esp;&esp;你不能一听是邮传机构,就去人家那里寄送快递,发个特快、普快、同城达什么的。
&esp;&esp;人家虽然顶着邮传的羊头,但主要干的,还是卖狗肉这个生意。
&esp;&esp;当然,若是朝廷需要,也是可以发几个羊头的。
&esp;&esp;会同馆类似于后世的国宾馆,是接待外国使臣的地方。
&esp;&esp;万朝来贺是一种实力的象征,你说你是大国,可一百年都不见两个外宾,老百姓连侃大山都侃不出来个花样,总不能一天一天地喊:
&esp;&esp;大明他好强啊……
&esp;&esp;重复多了,总感觉有些猥琐。
&esp;&esp;所以,你得拿出来证据。
&esp;&esp;万朝来贺就是一个证据,看着外面的那些洋人,所有人都可以昂起头颅,高声对他们喊道:
&esp;&esp;我们是大明的子民,你们是哪里来的?
&esp;&esp;汉朝就喜欢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丝绸之路打开之后,西域那些消失了多少年的骆驼又出现了,叮儿郎当地踏过沙漠,进入长安。
&esp;&esp;人家不远千里万里地来了,大汉也不能太小气了不是,最起码,需要给他们安排招待所,管吃管住吧。
&esp;&